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可以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公民的体育水平”错误,材料一第1段说体育扶贫是为了“保障贫困地区公民享有现实的体育权达到或接近全国同等水平”,可见体育扶贫是就公民享有的体育权而言,并不等同于提升公民的体育水平。
2. 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从材料二第3段原文“体育一旦被国家政治吞食”“国家政治化的体育”这些说法中可知,使奥运精神发生异化的是体育沦为政治的附庸,所以选项中“把体育与政治完全剥离开来”错。
B.由材料二可知,使奥运精神发生异化的是体育国家政治化这样一种趋势,而不是具体的某次体育竞赛,故本项错误。
D.“对其加以规范就可以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错误。由材料三可知,与正式体育组织相比,非正式体育组织并不是只有不规范这一个缺点,所以只是加以规范并不能保证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
3.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论述的主要观点是民族主义、国家政治化对现代体育的影响,即很多国家将在竞技比赛中获得金牌的数量当作显示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工具,C项与此观点一致。A项是从运动员个人的层面谈在竞技体育中获得更优异的成绩。B项谈的是英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特征。D项谈的是对体育的理解。
4. ①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首先指出体育国家政治化对现代体育的影响,接着论证体育对政治的积极作用,最后点明如何让奥运体育发挥它的积极作用;②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材料将现代奥运与古希腊奥运作对比,表现现代奥运发生的异化,并引用了霍布斯的观点说明体育被政治吞食的后果。(每点2分)
5. ①让公民享有平等的体育权,并为权利实现提供法律保障;②提高对贫困地区体育政策的投人水平;③重视体育对体格与心灵培养的作用,避免体育的国家政治化;④把全民健身、增强全民体质上升为国家战略;⑤加强对非正式体育组织的培训与管理,使其在群众体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6.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
B. “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防疫条件的落后以及防疫医疗设备的匮乏”错,结合“防疫站本来就应该有却一直没有配备”可知,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防疫工作的轻视。
7.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
C. “设备完善后骄傲自得的心情”错,此时设备还未完善,只是开出了单子,“大大小小写满了三张纸”;“像一只忙碌的喜气洋洋的燕子”是因为闻达受到了领导的重视“领导都主动与闻达握手,摇着他的手说:‘老专家啊,全靠你了。’”,因此人物的心情应是“激动兴奋”。
8. ①第一次突出人物不休边幅、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②第二次写主人公自身价值受到重视,意气风发、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③第三次突出主人公不注重一己得失、坚守自我的高贵品质。(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9. ①弥补专业教育存在的缺陷,培养医疗人员的专业素养。②提高有关部门对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解决应有医疗设备严重缺乏的问题。③扩大科学知识普及面。医疗队进村遭遇抵抗,村民认为医疗队小题大做。④尊重专业人才和提高待遇。闻达临危受命,医疗队付出巨大努力消灭疫情后没有出现“期待的辉煌”。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10.D 【解析】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而王安石竟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的事务,任用凶邪小人,排挤忠良正直之士,狂躁冒进,致使天下的人,忧愁不安丧失了安居乐业的平和心态。”“先务”的意思是首要的事务,“引用凶邪”属于动宾短语,所以应在“务”和“引”之间断开,排除AC;“使天下之人”,意思是致使天下的人,属于动宾短语,所以应在“使”前断开,排除B。
11.C 【解析】C项,文中指第一个意思,即“夏商周三代”。
12.B 【解析】B项,“因为旱灾,被罢免官职”错误,原文“久之,以旱引去”,可知旱灾时,王安石是自己引退。
13.(1)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征召他,他都不肯就职。(“俄”,不久;“终”,一直到,直到;“起”,就职。大意1分。)
(2)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憎恨而鼓励相爱呢?( “恶wū”,怎么;“恶wù”,憎恨,讨厌;“劝”,鼓励。大意1分。)
14.梁启超高度赞美王安石,认为他是盖世英杰,有杰出的才能,并认为他不应当遭受世人的诟骂和误解。(共3分)
参考译文: (甲)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
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征召他,他都不肯就职。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得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
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其八年。
(乙)
史作者评论:朱熹曾评论王安石“以文章、节操品行享誉一世,更突出的是以崇尚道德、经世济民为己任。承蒙宋神宗恩遇,官至宰相位,世人才有机会得以景仰他的才干作为,本来,社会或许可以重新见到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时期的那种强盛。而王安石竟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的事务,任用凶邪小人,排挤忠良正直之士,狂躁冒进,致使天下的人,忧愁不安丧失了安居乐业的平和心态。最终导致众多奸邪小人相继为虐,贻害社会(毒害流传天下),到了崇宁,宣和年间,祸乱达到了极点。”这种观点是社会共识。当时宋神宗打算任命宰相时,问过韩琦:“王安石怎么样?”韩琦回答说:“安石当翰林学士则才学有余,而担任宰相身处辅弼的地位则不可。”神宗没有听取这个意见,还是用王安石为相。悲哀啊!这虽然是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本人的不幸呀。
(丙)
如果是在夏商周三代之后寻求完美的人,差不多只有王安石能够担当这个盛名。悠悠千年,偶尔产生一个伟人,这是国家历史上的荣光,国内百姓应该买丝线为他绣像或者给他铸像来祭祀他。距离王安石死到现在,将近千年了,在这千年之中,国民怎样看待你,我每次读宋史,都要放下书悲痛万分。凭借世间少有的杰出才能,却蒙受世人的诟骂,时代变迁,罪名却没有洗雪,在西方有克林威尔,而在我国有王荆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15. B 【解析】看到眼前的千里春景,触发内心深沉情感”错,此处不是眼前的春景,作者眼前是秋景,这是作者听到“杨柳激繁音”后,想到的春景,是虚写。
16. ①秋天的悲凉之情;②与朋友离别之情;③自己被贬谪的苦闷之情。
17(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B【解析】异彩纷呈:指出现不同的突出的、有特点的事物。精妙绝伦:精彩美妙到了极点。句子指的是不同的优秀造型形式,应选异彩纷呈。打破:突破原有的限制和禁区,如打破纪录、打破常规等。冲破:突破某种状态、限制等,如冲破封锁、冲破障碍等。打破多用于纪录等比赛项目中,而冲破多用在一些长期以来没有新进展的事物中。融入:混入,可以是有形物质的融入也可以是无形物质的融入。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比如文化融合。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或进行艺术构思。煞费苦心:费尽心思。句中指的是花费心思寻找材种,应选煞费苦心。
19.C【解析】原句主语残缺。A项“由于”造成主语残缺;B项偷换主语或中途易辙,前半句的主语是“不同创作者”,后半句的主语是“作品”;D项“他们创作出作品形成艺术风格”前后牵连。
20.C【解析】整个段落论述的是盆景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先有不同的造型形式和加工技艺,然后产生不同的个人风格,个人风格发展为地方流派,地方流派最后形成艺术流派,所以该句最后的落脚点应该是艺术流派。下一句也提及“最后形成了五大艺术流派”,故句子最后应该是“从而形成艺术流派”。此外,该句与上句结构相同,上句讲个人艺术风格受到认可和欣赏,然后流传,最后形成地方流派,该句讲述的是“地方风格得到接受和仿效,进一步流传,最后形成艺术流派”。
21.①11月10日,②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全国CPI数据:③CPI同比上涨环比下降,④市场供求总体运行稳定,⑤居民消费价格在掌控范围之内。
(评分细则:每个要点1分,共5分。每缺少一个要点扣1分,句意不流畅的扣1分。)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必须保留关键信息,所以首先要对给定的新闻报道进行分层:材料共四句话,第一句提供了时间、人物(部门单位)及事件;第二句介绍10月份的市场供求情况及CPI的同比、环比涨跌情况;第三句是郭丽岩对第四季度CPI运行情况的判断;第四句是对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把控情况的判断。然后根据每句话提取出的主要信息点,进行整合;最后将整合的信息本着简明连贯的原则写出来即可。
22.①我向大家推荐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是“真正的硬汉”,他勇于向人类生命的极限挑战。出海84天一无所获,但第85天仍旧出海,并遇到了一条大马林鱼。这象征着人类在漫长的征途中历尽苦难,却仍会满怀对未来的希望;面对鲨鱼的破坏,他百折不挠,生动地展示了人类与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伟大精神。
②任泥水沾满汗湿的裤腿,任喘息打破清晨的宁静,你们的身影是这荒凉的边疆唯一的色彩。任高举的双臂已经发酸,任额头的血水已经淌下,你们的坚守是这鲜艳的红旗最美的誓言。你们以血肉之躯抵挡千军万马,你们以爱国之魂,高举着中华丰碑。永垂不朽的英雄!奋勇争先的栋梁啊!你们即使再也看不见这大好河山,却也能够感受,那繁花茂草,早在你们的驻地,恣意生长。
评分细则:①字数以90-110字为宜;50-70字分数不超过4分;50字以下,不超过3分;20字以下,不超过1分。
②观点鲜明,角度有区分度,内容准确,没有知识性错误,才能给该点的分,否则会酌情扣分。
四、写作(60分)
23.【命题意图】
【立意提示】
这是一道典型的特定情境型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材料分成两个部分:漫画+情境型任务。
首先,要在特定的情境中写作。班级举行以“直面弱点,助力成长”为主题的班会,“直面弱点,助力成长”就成了学生不能脱离的中心主题,面对成长这样一个熟悉的主题,学生应该有很多的感受,既可以回顾过去,直面成长过程中真实的自我,也可以展望未来,面对漫画中反映的种种问题进行反思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总之,虽然是在班级中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但写作过程更应该是和自己的一次深刻的对话。
其次,需认真审读三则漫画,透过画面深入本质,从漫画中体悟关于成长的道理。例如第一幅,反映出生活中有些人对自己生活的种种不堪视而不见,对别人的生活却指指点点,妄加议论。这幅漫画不止有对现实部分人的真实写照,更有着对人性的思辨。要求学生思考正确处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第二幅,反映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嘴上丧却有干正事和光喊口号却没干正事,面对这样的两种人,谁的行为值得肯定,谁的行为该被指责,或者都有该批评之处?漫画开放性很大,能引起更深入的思考。漫画三着眼于生活中一些人听得多做得少,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如此人生注定失败。提醒学生:成功人士的人生道理永远是别人的故事,有效的行动力才是自我成长中最不可缺少的武器。
综上所述,学生应该紧扣“直面弱点,助力成长”这一主题,对成长路上自己身上暴露出来的种种弱点进行反思反省,直面问题是为了改正和弥补,更是一次和自己灵魂的对话,从中体悟到关于行动力、务实专注、踏实努力等成长路上必须拥有的种种可贵品质,化思想为行动,让自己的成长之路更顺畅,让自己人生更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