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王守仁《东林书院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12-28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王守仁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东林书院记  (明)王守仁
    ①东林书院者,宋龟山杨先生讲学之所也。龟山没,其地化为僧区,而其学亦遂沦入于佛老训诂词章者且四百年。成化间,今少司徒泉斋邵先生始以举子复聚徒讲诵于其间。先生既仕而址复荒,属于邑之华氏。华氏,先生之门人也,以先生之故,仍让其地为书院,以昭先生之迹,而复龟山之旧。先生既已纪其废兴,则以记属之某。
    ②呜呼!物之废兴,亦决有成数矣,而亦存乎其人。夫龟山没,使有若先生者相继讲明其间,龟山之学,邑之人将必有传,(1)    !求当时从龟山游不无人矣,使有如华氏者相继修葺之,纵其学未即明,其间必有因迹以求道者,(2)    !又使其时有司有若高君者,以风励士习为己任,书院将无因而圮,(3)    !是三者,皆宜书之以训后。
    ③若夫龟山之学,得之程氏,以上接孔孟,下启罗、李、晦庵,其统绪相承,断无可疑。而世犹议其晚流于佛,此其趋向,毫厘之不容于无辨,先生必尝讲之精矣。先生乐易谦虚,德器溶然,不见其喜怒。人之悦而从之,若百川之趋海。论者以为有龟山之风,非有得于其学,宜弗能之。□□世之宗先生者,或以其文轮之工,或以其学术之邃,或以其政事之良。先生之心,其殆未以是足也。从先生游者,其以予言而深求先生之心,以先生之心而上求龟山之学,庶乎书院之复,不为虚矣!
    
(有删节)
    [注释]①龟山杨先生: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人称龟山先生。北宋哲学家、文学家。他学于程颢、程颐,在“二程”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理学南传做出了重要贡献。②程朱理学:由北宋程颢与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至罗从彦,三传至李侗,到南宋时期朱熹成为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号晦庵。②邵先生:邵宝(1460-1527),明代学者。字国宝,号泉斋,又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少司徒:官名。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的一项是(    )。(1分)
    A.然而        B.然则       C.虽然       D.虽则
    22.本文第②段所说的“是三者”,与下面三句话所指的内容相关,请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将序号填入文中画线处。(3分)
    ①则亦何至沦没于四百年之久
    ②又何至化为浮屠之居而荡为草莽之野
    ③岂遂沦入于老佛词章而莫之知
    (1)      ;(2)      ;(3)      
    23.本文反复提及“龟山之旧”、“龟山之学”、“龟山之风”,请联系全文,分析这三个短语的内在关联。(3分)
    24.本文第③段说“先生之心,其殆未以是足也”,请指出这句话中“是”的具体所指,并分析作者反复提及“先生之心”的用意。(4分)
    答案: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21.(1分)A  22.(3分)(1)③;(2)①;(3)②。
    23.(3分)答题示例:龟山之旧指的是杨时曾经讲学的东林书院遗址,“龟山之学”指的是杨时的思想和学问,“龟山之风”指的是杨时的精神风范,恢复“龟山之旧”,有助于传承“龟山之学”,掌握了“龟山之学”,则渐渐受到熏染,而具备“龟山之风”。
    评分说明:概括3个词语含义1分,分析关联2点2分,每点1分。
    24.(4分)答题示例:“文轮之工”,“学术之邃”,“政事之良”(1分)  用意:强调仅仅推崇邵先生的文章学术政绩并不算懂得先生之心,邵先生的良苦用心在于继承并传扬以杨时为代表的宋儒思想,先生弟子修复东林书院的作为正体现了先生之用心。
    评分说明:阐释“是”含义1分,分析用意3点2分,每点1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