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苏轼《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12-28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苏轼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一)① 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②。黄童白叟聚睢盱③。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注】①元丰元年(1078)徐州发生严重春旱,时任徐州知州的苏软曾往石潭求雨,得而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作《流溪沙》组词五首。②乌,指乌鸦。③睢盱,喜悦高兴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麋鹿的“虽未惯”和猿猱的“不须呼”,两种情态相映成罐,做含比拟人物的意趣。
    B.结尾由虚转实,写在场者归家后把见到的谢雨情景向采桑站细细叙说,妙趣横生。
    C.全词没有正面写谢雨之事,但又处处暗含喜雨、谢雨的情事,体现词人独特的匠心。
    D.全词描写景物,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16.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词人谢雨途中的喜悦之情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6分)
    答案:
    15.B(“结尾由虚转实”错误,应该是“由实转虚”,“归来说与采桑姑”是词人的想象,)
    16.①借景抒情。上片选取照日、溪水、游鱼、树木等意象描写了农村雨后清新亮丽的景色风光,抒发了词人的欣喜之情。②对比,首句写雨后水清见游鱼,暗含了和干旱时潭枯水浊无鱼的对比,隐含着词人欣喜的心情。③色彩烘托、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烘托词人喜悦之情。④上片结句将视线聚焦在老人儿童身上,直接点明其喜悦之情,衬托了词人和一般村人之乐。(每点2分,答任三点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