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12月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1-12-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1. A(曲解文意,原文“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2. D(A曲解文意,原文“不迷信”;B张冠李戴,原文“又研究成功两系法”;C以偏概全,“只是因为”。)
    3.D(是袁隆平的奋斗目标)
    4. 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米”为杂交水稻(粮食);从袁隆平的角度说,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米”为物质财富(钱财);精神财富(食粮),营养、滋润我们的心灵。(一点两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5.D(由个体到群体并非“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应体现在由“书信”表现英雄的“精神”。)
    6.C(A项,“‘英雄的情话’标题语带双关”“这一标题运用双关的手法塑造了主人公丰满的形象”说法不当。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标题没有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B项,“作者真实描述了陈毅安和李志强之间的点滴生活,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说法错误,文中再现的陈毅安和李志强之间的点滴生活是作者大胆想象、细心揣摩的,并非真实描述。D项,原文是“不能够虚拟和变形”。)
    7.(1)“接地气”:①文章能把握住现实社会和生活的主流及前进的趋向,切合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②以青年喜闻乐见的话题开篇并逐步深入,讴歌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的爱国牺牲精神。(“现实社会”和“青年”两方面,一点一分)
    (2)“有眼光”:文章能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看问题,描述了先烈身上显现的坚定信仰及高尚的情怀,对成长中的时代青年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该点也可答为:眼光(视角)独特,文章能从似乎不起眼的书信中看到独特价值,思想深刻。(选材、思想的角度作答即可)](4分,每点2分)
    8.①通过引用材料,凸显了主人公饱满的形象,有作为革命志士的英雄形象,也有作为丈夫的暖男形象。
    ②串起了故事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再现了历史,能让读者很好地反思历史,缅怀先烈,学习先烈的伟大精神,揭示散文主题。(6分,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9. B(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而行之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言通者,通于私曲。)
    10.A(五常,仁义礼智信。)
    11. D(参见译文)
    12.(1)即使饿死,还有人坚守正义而毫不畏惧(还有坚守正义而毫不畏惧的人),何况这些小事呢?(一句一分,整体一分)
    (2)现在的人行事(“品行”亦可)赶不上贤人,可是却想达到圣人的境界,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毛病了。(一句一分,整体一分)
    13.许由教人以谦让;龙逢教人以忠贞;伯夷教人以正义。(一点一分)
    参考译文:
    如今人们认为,做件善事是很羞耻的事,而羡慕不拘常规且知识广博的人却很多。然而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人被埋没,以至于因老年体弱而死亡的人接连不断,也没发现有人称赞他。这难道不是败坏教化欺世盗名之术吗?
    况且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都是与天地一起产生的。可是天下芸芸众生没有遇到可以师法的人,最终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进而付诸行动。所以帝尧以前千万年间芸芸众生匆匆忙忙却不知道谦让是美好的品德。在这种情况下,许由哀伤天下人如此愚昧而且把争夺名利看成有能力,于是就像脱掉鞋子一样把天下的权力看得很轻,深深作揖而辞别尧帝。因此后来人恭敬地说:“即使是国家统治大权,还有人不放在心上而不愿意施展自己的才华去治理它,更何况是这些小事情呢?”谦让美德之所以能传遍天下,是许由身教的结果。夏桀以前的千万年间,天下芸芸众生循规蹈矩却不知道忠诚比死亡更可贵。所以关龙逢哀伤天下人不重仁义,亲眼目睹君王、百姓深陷水深火热的境地而不出手相救,于是上前向君王进言直谏,退下之后慷慨接受割烹这样的极刑。因此后来的大臣恭敬地说:“即使身死一万次,尚且有忠君爱国而不惧怕的臣子,更何况是这些小事情呢?”忠贞爱国的美德之所以能传遍天下,是因为关龙逢做出了表率。周王朝建立之前的千万年间,人们混混沌沌却不知道坚持公理正义可以取代性命。所以伯夷哀叹天下众生苟且偷安,屈服于强权之下,他宁愿穿葛衣食素菜,最终逃隐饿死在首阳山。因此忠厚的人们恭敬地说:“即使饿死,尚且有人坚持公理正义而毫不惧怕,何况这些小事呢?”坚持公理正义的美德之所以能通行天下,是因为伯夷做出了榜样。这三个人都是用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从而成为千百年来的师表。他们的躯体虽然早已消亡,但他们宣扬的道理却永远存在,对于天地之间的公理正义的永远存在有很大的功劳。
    而且古代圣贤所说的“通人”,指的是懂得各行各业的技能而能够付诸行动的人。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通人”,大概指的是自身在各行各业都有所欠缺却想把众多的知识融会贯通的人。这就是说,古人所说的通,目的在于通于道德信义。现在的人所说的通,目的在于通于一己偏私。他们的意图是不同的。现在的人准备向所谓的通人看齐,岂不是像那些夸耀自己的粪丸堪与随珠相媲美的情况吗?而且这就像父亲和兄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弟弟说:“你要像孔子那样事事精通。”即使是个很愚蠢的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又说“你一定要尽力像古代某位圣贤那样。”即使是资质中等的人,也很少能做到。这岂不是说圣人可以仰视而不可以企及吗?贤德的人可以接近而能和他们等齐吗?现在的人行事赶不上贤人,可是却想达到圣人的境界,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毛病了。
    古代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有些方面已接近圣人。现代的人只不过拥有一般人的品行,反而把努力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看成耻辱,并且说:“我待人接物的通达就像圣人一样。”他们是欺骗自己的内心吗?我不知道啊。他们是通过欺骗别人来攫取名声吗?我也不知道啊。我担心这种观点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特意写下这篇《通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 C(颔联的意思是南朝历代统治者只是奢谈如何加强防卫,而偏安意识积重难返,即使英雄豪杰也成了微不足道的尘埃。)
    15. ①伤春之情;②对南朝偏安的惋惜;③南朝衰败的惆怅;④人才不受重用的愤懑;⑤对统治者用人不当的痛惜;⑥对晚唐前景的担忧。
    解析:可根据诗歌,逐联进行分析提炼。首联写伤春及对南朝偏安的惋惜;颔联写花鸟的情况,意在突出荒凉,颈联写人才得不到重用,尾联写贼臣反而掌握实权。作者借古讽今,主要是对晚唐前景的担忧。
    诗歌赏析:
    此时当时是作者晚年于暮春时登上上元县石头故城所作。首联借古讽今,指出南朝偏安江左,徘徊不前,未能逾越长江一步,使人登临城头纵目远眺时,不禁慨叹金陵王气的逡巡不前,萎缩无力。颔联化用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南朝过后的衰败、荒凉。在颈联和尾联中,作者进一步指出南朝历代统治者只是奢谈如何加强防卫,而偏安意识积重难返,即使英雄豪杰也成了微不足道的尘埃。而号称太平寺主的梁武帝竟然轻率地把大权交给乱臣贼子,最终落得被囚死于台城。作者生在晚唐,仕途坎坷,遂借古讽今,为残唐的晚景慨叹不已。
    16.(1)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3)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4)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20分)
    17.答案:B
    18.答案:B
    19.答案:内容上,反复突出小花做梦经历的不同季节;与后一句“梦到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最末的花瓣上”构成排比,强调小花由春到秋再凋零的过程。(反复1分,经历不同的季节1分;或排比1分,季节变化的过程1分)结构上,与下文“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形成季节上的呼应,为后文小花蕴含希望的“笑”做铺垫。(与下文季节变化呼应1分,为笑做铺垫1分,只写“与下文呼应”“为后文做铺垫”都不得分)效果上,形成回环往复、节奏舒缓、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任意一点1分)
    20.答案:C
    21.答案:①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有势力的人家1分,街坊1分,遍及全村1分);②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中心势力1分,变化1分,而大小或而变化1分)
    四、作文(60分)
    一、审题立意
    材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概念解读。《新华字典》对“粉丝”的解释,点出粉丝的行为特征是“迷恋”或“崇拜”,行为对象是“名人等”。接着是对“饭圈”的解释,粉丝在“迷恋”和“崇拜”的基础上形成“特定”的群体,成为某个偶像或偶像团体的“固定粉丝群”,行为不局限于“迷恋”和“崇拜”,而是自发形成稳定的组织主动对偶像进行推广和消费。第二部分从解释概念向聚焦现象拓展,指出“粉丝”不仅是外来词语随着语言交际的一次融合,也是流行文化随着时代发展的一种渗透。当下的“饭圈文化”成为媒体焦点正是时代发展的综合因素孕育出的复杂文化现象。第三部分是人们的两种态度,省略号暗示态度不止于此。三部分内容从抽象到具体,从概念的解读到现象的聚焦再到人们持有的态度,粉丝话题一步一步聚焦。
    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当下的文化现象,分析其成因与利弊;考察学生对“粉丝崇拜偶像的行为”是否具有独立的判断和深入的思考;旨在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文化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选好角度”要求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自己立论的角度,不必面面俱到。下列立意的角度可作参考:
    (1)你是否允许粉丝崇拜偶像的行为或文化存在?(粉丝文化的存在价值)
    (2)你对粉丝崇拜偶像的行为持何种态度?鼓励、包容还是引导?(粉丝文化的价值选择)
    (3)何种偶像值得被圈粉?何种偶像不值得被圈粉?(粉丝的偶像选择)
    (4)粉丝追星的行为何者可取?何者不可取?(粉丝的行为反思)
    (5)当下关注的“饭圈文化”有哪些问题?主流价值观应对“饭圈文化”进行怎样的引导?(饭圈文化的问题反思)
    (6)面对外来的流行文化,你作为粉丝应该秉持怎样的价值观?(内外文化碰撞中的粉丝价值选择)
    (7)粉丝文化的流变与时代的发展的哪些因素产生了联系?(粉丝文化流变的原因分析)
    二、判分说明
    1.判分原则
    从每一篇作文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每一位考生负责,公正公平;对每一个分数负责,恰如其分。
    2.判分等级
    一类卷54分以上;二类卷53~48分;三类卷47~42分;四类卷41~36分;五类卷35~24分;六类卷23分以下。
    3.特别说明
    ①不能脱离材料和话题。“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提示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以我的‘粉丝观’为话题”强调议论的对象是“粉丝观”,以粉丝为议论中心,不能游离或偏离题意。比如“怎样做优质偶像”,“偶像应具有怎样的道德观”就偏离了议论的中心。
    ②写作时要有“我”的存在。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粉丝崇拜偶像的行为”有独立的判断和深入的思考。对材料中人们所持的态度有明确的倾向,不能模棱两可。议论要有小的切入口,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学习教材中《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等文章的论证思路,破立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议论。
    ③明确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审题准确是基本要求。评判议论文,看论证和分析是否严谨深刻,是否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一类卷应该是见解独到和深刻;虽无深刻独到之见解,但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有充分分析,议论有层次,说理有智慧,写作功底较好,可判为二类卷;如果见解平庸浅表,论证分析简单幼稚,尽管形式上中规中矩,应判为三类卷或四类卷;对似连实断、似是而非、貌合神离、半途改道的作文,原则上判为“五类卷”(不及格)。
    4.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1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15分;400字左右,16~20分;500字左右,21~30分;600字左右31~40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调笑考试、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3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附评分表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