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说:“在以血族关系为基础的这种社会结构中,劳动生产率日益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私有制和交换、财产差别、使用他人劳动力的可能性,从而阶级对立的基础等等新的社会成分,也日益发展起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社会结构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②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私有制的出现使原始氏族制度逐渐瓦解 ④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退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唐代诗人张籍在《野老歌》中写道:“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这首诗生动地反映了在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生活和所受的残酷剥削。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地主阶级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来剥削农民 ②农民与地主贫富不均根源于封建等级制度 ③农民没有任何自由,地主占有其全部劳动成果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说明: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直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资产阶级维持自身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最终是徒劳的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冲突的根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①批判地吸收了资本主义时期的有益成果 ②是揭示资本主义运行规律的理论之总和 ③是人类优秀思想和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 ④是无产阶级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道:“惟吾中国,自鸦片战役而后,继之以英法联军之役,太平天国之变,甲午之战,庚子之变,乃至辛亥革命之变,直到于今,中国民族尚困轭于列强不平等条约之下,而未能解脱。此等不平等条约如不废除,则中国将永不能恢复其在国际上自由平等之位置。”这表明,在当时: ①中国仍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 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之一 ④中国人民缺乏革命政党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电视剧《觉醒年代》讲述了陈独秀、李大钊从相识相知到相约建党的革命故事,使观众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青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矢志情怀和敢为人先的革命品格。该剧中的“觉醒”反映了: ①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有了成熟的方案 ②中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B.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人民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时代 C.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D.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8.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这一时期的“第二次结合”包括: ①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②开展统一战线,进行武装斗争,加强党的建设 ③结合中国特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④探索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读下面两幅图片,图片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共同反映了: A.社会主义革命历程 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 C.社会主义改造过程 D.改革开放伟大历程 10.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这表明: ①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改革开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武汉市某校高一(1)班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讲”活动。小李同学准备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他重点讲的内容可能有: ①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故事 ②长征时期“半条被子”的故事 ③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故事 ④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的故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表空格对应的序号依次是: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③—②—④—⑤ B.①—④—⑤—③ C.②—③—④—⑤ D.③—⑤—①—②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改变 B.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中国人民实现了从屈辱苦难到自由幸福的历史性跨越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14.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深刻认识把握新发展阶段,就要深刻认识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全面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5.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A.为人类谋解放,实现共产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D.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②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制度保证 ④为我国解决一切问题提供了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点,待遇高一点,特有财产多一点,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两个“不会消除”的根本原因。(4分) (2)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说明材料中两种从属关系和剥削的不同。(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915年商办汉口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创立,这是武汉首家由民族资本创办的纺织工厂。因厂址设在武昌,后被称为武昌第一纱厂。1951年武昌第一纱厂实行公私合营,1970年更名为武汉市第六棉纺厂,也就是老武汉人口中的“国棉六厂”。1999年该厂破产,厂区旧址被改建为居民小区,但纱厂的办公楼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完好保留。 结合材料,说明建国后武昌第一纱厂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党中央专门研究和谋划西藏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它从顶层设计和战略选择上对西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央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说明党的治藏方略是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不仅基本消除了国内贫困,而且谱写出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的辉煌篇章。回顾中国减贫实践的伟大历程,再次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党和国家将扶贫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上下齐心,凝聚社会合力形成磅礴之势推动脱贫攻坚取得了根本性实效。进入新世纪,我国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力所能及地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积极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谈谈中国减贫实践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10分)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应如何作为。(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根本原因:生产资料私有制。(4分)(分别表述为奴隶制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各给2分)(2)奴隶制下,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6分,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各2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6分,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各2分)(分别从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将两种制度进行比较的,一个方面给4分。) 18.变化:从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4分)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薄弱。要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就要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建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经济基础。(6分,三个要点分别阐释现实性、必要性、重要性,各2分) 19.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工作的全面领导;(3分)立足基本国情,结合西藏实际部署西藏工作;(3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分)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3分) 20.(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3分)凝聚社会合力,助推实现中国梦;(2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贡献。(2分) (2)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锤炼品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等等。(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个要点给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