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节选) 7.下面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长寿,活得长 B.不抑耗其实而已 实,果实 C.根拳而土易 拳:拳曲、伸展不开 D.则又爱之太恩 恩:恩情 8.郭橐驼种树和其他人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 A.郭橐驼“本舒”,“土故”;其他人“根拳而土易”。 B.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他人“虽曰爱之、忧之,其实害之、仇之”。 C.郭橐驼“培平”,“筑密”,其他人培土“若不过焉则不及”。 D.郭橐驼“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他人“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答案: 7.D 8.B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爱之太恩”意思是“爱它太情深”。所以“恩”,有情义。这里可引申为“深”的意思。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能力。 郭橐驼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 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故郭橐驼种树和其他人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他人“虽曰爱之、忧之,其实害之、仇之”。 故选B。 参考译文: 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多就是过少。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用指甲划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