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却东西门行 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D.诗歌虽充满悲凉的情调,但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故乡安可忘”回荡着沉郁刚健之气。 15、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分析。 答案: 14、B.“形单影只”错误,从诗中来看,“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鸿雁只是在“无人乡”,但它们“自成行”,是一个群体,并非“形单影只”。 15、借景抒情、比喻、用典、比兴(起兴)。(答到其中2种手法即可) ①借景抒情:借“鸿雁”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严冬南飞食稻,阳春则北翔重回的辛劳困苦之景抒发作者对东征西战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借“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的景象抒发作者对有家不能回的无奈与愁苦之情; ②比喻: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的随风飘荡、无所归止喻指征夫背井离乡,辗转远征;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狸”死后头朝故土的各有定所,各遂其愿的状态喻指(反比)征夫对回归家乡的执念;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思念之情及有家归不得的无奈愁苦。 ③用典:用屈原《哀郢》中“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典故(或用“狐死首丘”的典故),写狐狸死后头朝自己的窟穴,表达狐狸不忘故乡,此处用来反比征夫们的流离辗转,有家不能归,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不得归的无奈愁苦。 ④比兴(起兴):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的随风飘荡、无所归止起兴,引出征夫出征之遥、之苦和返还无期;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死后头朝故土,引出征夫的乡关之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不得归的无奈愁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