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辽宁省鞍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1-07-2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答案以及解析
    1.D
    2.A
    3.C
    4.①内涵不同:材料一中的精准医学指的是组学大数据与医学的结合;材料二中的精准医学指的是中药学、生命科学、现代化的医疗手段的结合。②方式方法不同:材料一中的精准医学采用了基因诊断、基因治疗、靶向药物等医学新方法;材料二中的精准医学主张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突显中医药整体性、动态性的诊疗特色。
    5.首先由“人类基因组计划”引出组学大数据概念并点明精准医学的要义;然后阐发精准医学认清病因、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并使医疗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的重要意义;最后点明实现精准医疗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只有依据客观的医学证据以及精细化设备,中医大夫才能……”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客观的医学证据以及精细化设备上还是有所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水平”。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A.“相对于传统医疗来说可以少走弯路,节省费用”错。文中写“精准医学使疾病诊断更加准确,也使治疗更加有效”“精准医学不仅结合了中药学、生命科学的医学内容,同时具有现代化的医疗手段,可以弥补中医药的不足”,但并未说传统医疗走了弯路,更没有说相对于传统医疗来说,精准医学节省了费用。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中医药要以精准医学为创新发展的目标,弘扬精准医学的优势特色,在治疗方面要以“精准诊断”以及“精准治疗”为切入发展的治疗点,进一步突显中医药整体性、动态性的诊疗特色。
    C.“先查看血常规分析,判定为轻型高血脂证型”属于西医,而非中医疗法。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理解文中概念含义的能力。
    材料一中,“精准医学是组学大数据与医学的结合”交代了本材料中“精准医学”的内涵。接着写“例如‘基因治疗’……再如,‘靶向药物’……精准医学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把医疗的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指的是重视对疾病的早诊早治和预警预测,重心下移指的是将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区和基层、加强健康管理,这样就比医生一个一个诊治病人高效得多……”,指出了“精准医学”的方式方法,即采用了基因诊断、基因治疗、靶向药物等医学新方法。
    材料二中,“而精准医学不仅结合了中药学、生命科学的医学内容,同时具有现代化的医疗手段,可以弥补中医药的不足”交代了本材料中“精准医学”的内涵。“因此,中医药要以精准医学为创新发展的目标,弘扬精准医学的优势特色,在治疗方面要以‘精准诊断’以及‘精准治疗’为切入发展的治疗点,进一步突显中医药整体性、动态性的诊疗特色”指出了“精准医学”的方式方法,即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突显中医药整体性、动态性的诊疗特色。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脉络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写“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引出“组学大数据”的概念。
    第二段,通过“精准医学是组学大数据与医学的结合”引出“精准医学”的概念,并指出了“精准医学”的意义:有了这些大数据,我们就能够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理活动的本质和基础,还能够通过对健康人和病人组学大数据的比较找到各种疾病在分子水平的病因。
    第三到五段阐发精准医学的重要意义。其中三四段是从“使疾病诊断更加准确,也使治疗更加有效”角度进行阐发,第五段写“精准医学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把医疗的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是从使医疗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的角度进行阐发。
    第六段写“实现精准是目标,但我们现在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存在多方面巨大挑战”,点明实现精准医疗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6.A
    7.A
    8.(1)读书多,古代的经典作品他都喜欢阅读。(2)从生活学,向群众学习,使他的语言生动活泼。(3)不断地实践,不停地写作,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9.(1)着重描写了弄船女孩子的言行,品评人物的形象和精神面貌,与“翠翠”相比,突出了人物之“新”。(2)写出了时代环境的变化,与过去“凋零景象”相比,突出了社会生活之“新”。(3)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与《湘行散记》“无言的哀戚”的含蓄表达方式不同,突出了表达方式之“新”。(4)语言富有时代气息,突出了遣词用语之“新”。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引用‘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唐人诗句,意在说明新渡口的建造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和谐”无中生有,文中写道“这种摆渡画面,保留在我记忆中不下百十种。如照风景习惯,必然作成‘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姿势,搁在靠西一边白石滩头,才像符合自然本色”,这里引用唐人诗句,只是想表达眼前老渡口和周边自然环境融合的特点。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B.“《楚辞》……与《诗经》共同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错,《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C.“《水经注》中《三峡》……突出了长江三峡纤柔秀美的特点”错,应是“突出了长江三峡挺拔秀美的特点”。
    D.“如《孔乙己》中‘排’字表现出孔乙己的吝啬性格”错,“排”字显示了孔乙己穷而炫耀富裕的神情,也表现了其诚实迂腐的性格。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提炼关键语句的能力。
    文本二中写道“沈先生的语言文字功力,是举世公认的。所以有这样的功力,一方面是由于读书多……”很明显,这是本段的中心句,下边将分写要点。
    由“一方面是由于读书多……我个人觉得,沈先生的语言受魏晋人文章影响较大”可总结出:读书多,古代的经典作品他都喜欢阅读。
    由“另外一方面,是从生活学,向群众学习……沈先生所用的字有好些是直接从生活来,书上没有的。……这样的字,在生活里,群众是用着的,但在许多作家的笔下,已经消失了。我们应当在生活里多找找这种字”可见:从生活学,向群众学习,使他的语言生动活泼。
    由“还有一方面,是不断地实践。沈先生说……”,可以看出:不断地实践,不停地写作,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写作特色的能力。
    从人物形象上看,作者对弄船女孩子进行了描写和品评,如文中写道“她大约有十四五岁的样子,有张长年在阳光下曝晒、在寒风中冻得黑中泛红的健康圆脸,双辫子大而短……”、“真诚、单纯、素朴,对本人明天和社会未来都充满了快乐的期待及成功信心……”,并与“翠翠”相比,“世界上就真有这种巧事,原来她比我小说中翠翠虽晚生十来岁,目前所处环境却仿佛相同,同样在这么青山绿水中摆渡,青春生命在慢慢长成……”,突出了人物的“新”。
    从时代环境上看,文中写道“因为不知多少年来,经常都是那么搁下,无事可为,镇日长闲,和万重群山一道在冬日阳光下沉睡!但是这个沉睡时代已经过去了”,眼前生机勃勃的盎然景象与与过去“凋零景象”相对比,突出了时代环境的“新”。
    从感情的表达方式上看,“一种责任感和劳动的愉快结合,留给我个要忘也不能忘的印象”、“至于正在风晴雨雪里成长,起始当家作主的新人,如何当家作主,我知道的实在太少了”等语句直接抒情,异于《湘行散记》“无言的哀戚”的含蓄。
    从语言特色上看,“我想起合作化,问她一月收入时”、“区里小学毕了业,这边办高级社”等语句富有时代气息,突出了语言的“新”。
    10.C
    11.B
    12.A
    13.(1)麻贵从宁塞回兵,又拦截敌人的零散骑兵,适逢敌人久留内地,辗转掠夺直到下马关。
    (2)第二年三月,率师凯旋,提升右都督、给予世代荫封.
    14.麻贵率领的军队和朝鲜军队协同作战,在对倭作战中有敢死之士;平秀吉去世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麻贵快马赶到王京,倭寇已经进入庆州,包围南原。守将杨元逃跑,全州守将陈愚衷也逃跑了,倭寇乘机直逼王京。
    “王京”是“麻贵驰至”的宾语,“倭”,日本,是“入庆州”的主语,所以“王京”与“倭”中间断开。排除BD。“遁”逃跑,南原守将杨元逃跑;“全州”地名,修饰“守将陈愚”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盘庚之迁’和文中意思相同”错误。依“大同新平堡参将”得出“迁”是晋升或提升官职,而“盘庚之迁”是盘庚君主,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迁都,这里的“迁”迁都的意思,与文中不相同。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他带兵袭击敌人板升”有误。依据上文“父禄,嘉靖中为大同参将”“禄与副将尚表固守”得出是麻禄与刘汉一起攻打板升,下文中也是说麻禄与副将尚表坚守右卫。所以不是麻贵。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自”介词,从;“邀”半路拦截;“其”敌人,敌寇;“会”恰逢;“转”辗转;“掠”掠夺。
    (2)“明年”第二年;“旋”凯旋而归;“师”军队;“进”晋升,提升;“予”给予;“世荫”世代的荫封。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题目要求回答“抗倭援朝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阅读文本,筛选信息,锁定“抗倭援朝”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依据“分兵三协;左李如梅,右李芳春、解生,中高策。贵与杨镐督左右协兵专攻清正”得出,麻贵果敢决断,用兵布阵,灵活多变,团结将士,上下一心。
    依据“倭悉退屯蔚山,如梅诱败之”得出,自己手下的将领勇谋筹划,骁勇善战。
    依据“游击茅国器率死士拔其砦,斩馘六百五十”得出,将士有着视死如归,冒死精神。
    依据“会平秀吉死,官军益力攻”得出,平秀吉的死激励将士,士气大振,从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译文:
    麻贵,是山西大同右卫人。父亲麻禄,嘉靖年间担任大同参将。跟从镇帅刘汉攻打板升,大获全胜。俺答围攻右卫城,麻禄和副将尚表一起坚守右卫,并乘机斩杀了俺答的部长,敌寇才退却。麻禄以宣府副总兵的身份进入右卫。麻贵由舍人从军,积累战功至都指挥佥事,充任宣府游击将军。隆庆年间,提升为大同新平堡参将。万历十年冬天,以都督佥事的身份充任宁夏总兵官。万历十九年(1591),被阅视少卿曾乾亨弹劾,贬职发配边地。第二年、宁夏哱拜反叛。朝廷议论麻贵是一名健将,善于用兵,而且供养了很多的家丁,于是起用为防地副将,统帅部队讨伐贼寇,叛贼全部被平定。万历二十二年七月,卜失兔纠集各部深入到定边,在张春井扎营。麻贵乘敌人内部空虚直捣敌人营帐,斩首二百五十多级。麻贵从宁塞回兵,又拦截敌人的零散骑兵,适逢敌人久留内地,辗转掠夺直到下马关。宁夏总兵萧如薰抵挡不住,总督叶梦熊火速传令麻贵前往增援。麻贵斩敌首二百三十多级,缴获牲畜物产一万五千。皇帝为此祭告祖庙宣扬大捷,提升麻贵代理都督同知,给予世代荫封。万历二十五年,日本受封失败,朝廷起用麻贵为备倭总兵官,奔赴朝鲜。麻贵快马赶到王京,倭寇已经进入庆州,包围南原。守将杨元逃跑,全州守将陈愚衷也逃跑了,倭寇乘机直逼王京。麻贵另外派遣副将解生守稷山,朝鲜也命令都体察使李元翼从忠清道出发拦击敌前锋。分兵三协:左边为李如梅,右边为李芳春、解生,中间为高策。麻贵与杨镐率左右二协兵力专门攻打清正。高策驻守宜宁,向东援助两协,向西扼制行长。各军到庆州,倭寇全都退守蔚山,李如梅引诱敌人深入并将他们击败。清正退回保守岛山,修筑三座营寨自守。游击茅国器率敢死队拔取敌人营寨,斩首六百五十级,各军于是进围岛山城。岛山城刚用石筑成,很坚固,将士仰攻死亡很大。第二年正月二日,行长来增援,明朝军队都被击溃。不久失败的情形传来,皇帝责令麻贵立功赎罪。麻贵与刘綎、陈璘、董一元分兵四路。麻贵居东,抵挡清正,多次战斗,都有战功。正好平秀吉死,官军更加努力进攻。第二年三月,率师凯旋,提升右都督、给予世代荫封。麻贵刚毅矫健、灵活,善于用兵,在东西两边都立下战功。光后得到七次特别赏赐,六次赐给他世代荫封。麻贵死后,朝廷给予他祭葬。号称一时之良将。
    15.C
    16.①颔联感情豪迈,气势雄浑,具有一种豪壮之美;②颔联写潮水,先说大海总汇江河百川之水,将天地包容在它的怀抱里,写出了大海的广阔和气派;③第四句并没有正面描写潮水的气势,只写了晨昏两次起潮,令读者可以想见潮水之势大。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诗人观潮所见”不正确。颈联写的是诗人想象友人登上蓬莱阁后的情景。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语言、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颔联“天地涵客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意思是,大海包容了高天厚地,把千百条河川接纳进自己胸膛,清晨和傍晚波翻浪涌,每天两次潮落潮涨。
    作者发挥想象,写在蓬莱阁上观潮望海的情景。虽然作者并未亲见其景,却能将笔触伸至天地百川,以虚写的手法烘托出潮来时的气势,以濡染大笔绘出大海涵容天地、收纳百川的壮阔怀抱和早潮晚汐变幻的动荡景象。气象恢弘,格调豪迈。
    17.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飏、材、臆。
    18.B
    19.D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B.【乙】前面的句子表明中国山水画的基调是“以艺载道、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客观事物某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因此把“画家的情思和智慧时时隐现于山水作品中”这句填在其后非常连贯。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的是拟人,将“青山”人格化。
    A.夸张,比喻,“三千丈”夸大,把“愁”比作“白发”。
    B.叠音词,“隐隐”“迢迢”。
    C.对比,“应犹在”与“朱颜改”对比。
    D.拟人,将“花”“鸟”人格化。
    故选D。
    20.①不少人在崴脚后处理不当②千万不要热敷③如果下肢长期下垂
    21.固定的时间一般是三到四周,因为踝关节的韧带经过三周以后才能够基本愈合。
    22.①按压痛点是为了减少出血;②冰敷是为了消肿;③及时固定是为了加快愈合;④抬高患肢是为了消除淤血(利于康复)。
    【分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1)前面说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是“崴脚”,后面说“导致……”,这是崴脚后处理不当的后果,所以此处应填写“不少人崴脚后处理不当”。
    (2)由前面“发现血管破裂后,选择物理治疗方法时”可知,后面应是有关选择的方法,结合后面“而要选择冷敷”可知,此处应该与“冷敷”相反,即“热敷”,前面应该有“不要”与后面“而要”对应,故此处填写有关“不要热敷”的内容。
    (3)前面说“还要注意抬高患肢,这样有利于患肢向心脏回血”,这是正确的做法,而后面“就会使关节持续处于淤血的状态,不利于康复”显然是错误做法的结果,所以此处填写的应该假设的错误的做法,即“如果下肢长期下垂”。
    21.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个问题“三到四周左右”重复赘余,“到”已经表示约数了,所以“左右”多余,删除;
    第二个问题“因为……的缘故”结构混乱,“因为……基本愈合”和“这是……的缘故”两句杂糅,删除“的缘故”。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
    首先找到崴脚后四个处理步骤和目的的内容。
    第一步“崴脚之后,第一时间应按压痛点。要先找到距腓前韧带所在的位置,持续按压,大概20分钟之后,再进行其他处理,这样出血会明显减少”;
    第二步“发现血管破裂后,选择物理治疗方法时,(②),而要选择冷敷,这样才能让血管发生收缩,减少血液的流出,起到消肿的作用”;
    第三步“如果发现韧带断裂,要及时用石膏或者护踝固定受伤部位,以利于韧带愈合”;
    第四步“做了这些处理之后,还要注意抬高患肢,这样有利于患肢向心脏回血”。
    然后分析步骤和目的。
    第一步是按压痛点,目的是减少出血;
    第二步是冰敷,目的是消肿;
    第三步是及时固定,目的是加快愈合;
    第四步是抬高患肢,目的是消除淤血。
    最后按照“……是为了……”的句式进行概括,前面是做法,后面是目的。
    23.例文:
    公筷公勺,齐筑卫生安全防线
    爷爷奶奶,作为晚辈,我今天一定要就“公筷公勺、分餐进食”和你们交流和沟通,阐明“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的利害关系。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坚守着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爷爷奶奶们认为在一起用餐就得是围桌而食,我认为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分餐制的,我们看连续剧《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时,有没有注意人们吃饭时,列于大厅两侧,每人一桌一饭的情境,那才是中国的历史传统。经历了这次严峻的疫情,我们都明白了分餐制能最大限度地隔离病毒的传染,确保卫生安全,那何乐而不为呢?爷爷奶奶,你们一定要支持与拥护分餐制,并且要大力地践行哦。
    爷爷奶奶,家人围桌而食确实体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和谐,然而公共生活和卫生安全却没那么令人乐观。特别是我们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之后,大家都认识到公共卫生安全是何等重要。我们爱你们,你们也爱我们,正因为爱,我们都希望家里每个人都远离病毒,健康安全,若防控不力,一旦感染,可以在瞬间摧毁一个家庭,爷爷奶奶,你们愿意让全家人冒如此大的风险围桌共食吗?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场严峻的公共卫生安全事故,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公共生活和卫生安全这个问题。围桌而食,体现一种温情、一种和谐,这是可以理解的。分餐而食,更温馨,更和谐,更文明。因围桌而食而引发的病毒传播不可小觑。疫情之下,分餐制更能够保护大家的安全和健康。我们有了健康的身体和卫生安全的公共环境,才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每个家庭都活得健康而幸福,那么国家才能和谐,社会经济才能发展。因此,爷爷奶奶,你们的思想也得要跟得上我们这个美丽时代的步伐哦。
    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要提高认识,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使得我们生活在卫生干净的社区里,并打造出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爷爷奶奶,你们对分餐进食颇有微词,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你们的经历比我们年轻一代更加丰富,你们的见识也更加广阔,我想你们肯定能够充分认识到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的重要性。你们一定会理解卫生部门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倡议,并且成为支持者和拥护者的。
    让我们一起关注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配合、支持卫生部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倡议。愿每个人都活得健康与安全!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此作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聚焦“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健康生活新风尚,贴近时代背景,贴近考生生活,关注“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的社会热点问题,写作对象清晰,写作目的明确,写作主题集中,写作任务设计合理,符合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有利于考查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的写作能力。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
    (一)对于材料的理解
    第一段:交代了围桌共食是我国的传统饮食习惯,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多地卫生部分倡议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呈现了传统的饮食习惯和现代文明新风尚之间的冲突,凸显了推广分餐制的时代背景,即新冠疫情的背景。
    第二段:设置了小武爸妈决定在家庭中实行分餐制的情景,交代了家人的不同态度。其中小武爸妈是分餐制的支持者,爷爷奶奶是反对者,理由是认为家人和亲朋间采用分餐制显得生分。
    第三段:点明了小武作为高三学生的身份,“对此,陷入了沉思”,“此”既包括疫情的背景,也包括小武爸妈的做法以及爷爷奶奶的反应。
    (二)对写作任务的理解
    ①请你以小武的身份:这一任务规定了写作身份,必须以小武这个高三学生的身份进行写作,身份必须明确,如果写书信,则用语要符合身份特征,得体恰当。需要注意的是,小武有双重身份,他既是学生,也是家庭的晚辈,只要能点明“学生”身份或“孙辈”的身份,都属于写作身份明确。
    ②选择某一类长辈:这一任务规定了写作对象必须是具体的某一类长辈,或者是小武的父母,或者是小武的爷爷奶奶。写作对象必须明确,并且只能选其中一类,不能两类都谈,平均用力,也不能不做选择泛泛而谈。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学生在选择某一类长辈时提及另一类长辈的观点,或用少量篇幅进行反驳是可以的,关键要看写作对象是否明确,是否有所侧重,如果篇幅过多,平均用力则不妥。
    ③就“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的问题。这一任务规定了写作内容,要求围绕着“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的问题来谈,“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的问题应该是文章的写作议题和主题。因此,既要结合疫情背景,谈传统的饮食习惯凸显出来的“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的问题,也要将分餐制的举措上升到“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的高度来谈。例如,谈分餐制对于建设公共生活新秩序,树立公共生活新风尚的意义,以及对于保障卫生安全的意义。
    ④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结合材料内容,应谈自己对“在家庭内部实行分餐制”的认识和思考。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写作要求为常规要求,解读略。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写作没有文体方面的要求,因此,学生写议论文或者写书信体都是符合要求的。但如果写书信,要符合书信格式,格式不对的要扣分。
    【参考立意】
    1.文明用餐,避免“吃祸”;
    2.就餐方式,与时俱进;
    3.文明用餐,是抗疫的好举措;
    4.分餐,不分亲情;
    5.小筷子里的大文明;
    6.文明用餐,是抗疫的好举措;
    7.分餐制,既是文明,也为安全;
    8.坚持战“疫”,“筷”意温情;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