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B
2.D
3.C
4.①首先说明三星堆新一轮考古收获丰富,意义重大。②接着写第一次发掘引发的对三星堆的猜测及新一轮三星堆考古发掘揭开古蜀国神秘的面纱。③最后侧重分析了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特点及未来方向。(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5.①考古工作能够让人类文明得到更加清晰、全面、生动的呈现;②考古工作能够理清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③考古工作需要以客观全面的态度去认识各种文明;④考古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团队力量,提高工作效率。(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答案较为灵活,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C“两人给家人带来的是不幸”不正确。
7.D“这三部小说没有得到批评家们的认可”错误。。
8.①“我”离开家之前:家人与“我”一起享受亲情之乐,母亲美丽,父亲笑声响亮,“我”与哥哥一起去看水泥船。②“我”从王立强家回来:家人变得和“我”疏远,那场大火让爸爸疑神疑鬼,哥哥让“我”滚蛋。(每点2分)
9.①材料一是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录了童年时的记忆,增加了文本的真实感;②人物说出的话是符合人物的性格、成长轨迹以及所处环境的,是真实的。例如,“我”在被送走之前拥有不谙世事的快乐,回家之后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悟;③作者将叙述者的身份隐藏起来,每个人物的声音都是作者对人物感同身受后人物自己的表达。
10.A
11.B 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飨时,用来盛祭品的两种礼器,泛指各种礼器。
12.C“原文是“礼遇次于宋、郭之辈”,不在宋郭之上。
13.(1)北海王年纪轻,不熟习政务,各种事务,便都托付给你了。(“闲”“百揆之务”“相委”各1分,句意1分)
(2)幕府中事务很多,公文和讼状堆满桌案,他办事敏捷(分析决断如同流水一般),毫不迟疑。(“盈几”“若流”“殊无”各1分,句意1分)
14.①上任伊始就镇压了一批豪强恶棍;②广泛布置耳目,辖区内的不法之徒,无不被擒捉剪除,盗贼停止作恶;③他洁身自好,率先垂范,渤海郡由此治安秩序大为好转。(每点1分)
15.B“总领下面六句”错,仅总领下面四句。
16.①运用对比。黄金润屋和荒骨成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追求功名的深沉思考。②巧用典故。化用《礼记》中的语句,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富贵的世俗观念的否定。③运用反问。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富贵者的嘲讽之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8.B 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久而久之: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一般后面接不好的结果。
民胞物与: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爱屋及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寸步不离: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19.C
20.作者把胡同比喻成城市的脉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胡同遍布城市各处的形态;(2分)使用了“是……是……是……更是……的排比句式,既拓展了句子的内容,又强调指出了胡同的意义和价值。(3分)
21.B
22.①杀虫剂中有效成分含量微小
②这种酶在昆虫体内也存在
③有的对人体不产生作用(每处2分)
23.略。
参考译文:
崔休,字惠盛,清河人,是御史中丞崔逞的玄孙。崔休少年时孤苦贫穷,却能发奋自立。他被荐举为秀才进入京师,与中书郎宋弁、通直郎邢蛮一向交情很好。尚书王巍钦佩他的声望为自己的长子娶了崔休的姐姐,并接济钱财,崔家家境因此稍微好转。崔休好学,博览书史,即使在处理政务或作战的间隙,也手不释卷,他崇敬先辈贤达,喜欢结交年轻英才,经常陪侍高祖参加活动,受到的礼遇仅次于宋、郭等人。高祖南伐,任命北海王为尚书仆射,统摄国家日常事务,任命崔休为尚书左丞。高祖诏令崔休说:“北海王年纪轻,不熟习政务,各种事务,便都托付给你了。”后来他跟着高祖南行。等到高祖回来,幸临彭城,在泗水上泛舟,诏令崔休在筵席上陪侍,看到的人都认为崔休很荣耀。魏世宗初年,崔休因为弟弟亡故,祖父去世也未安葬,于是坚决请求改任渤海地方官,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同意他去渤海就职。他为人磊落而严肃,一向长于治国的纲领和体制。他上任伊始就镇压了一批豪强恶棍,广泛布置耳目,辖区内的不法之徒,无不被擒捉剪除,于是百姓敬畏,盜贼停止作恶,他洁身自好,率先垂范,渤海郡由此治安秩序大为好转。当时大儒张吾贵在山东很有名气,各地学子都尊崇仰慕他,从远方来此拜他为师的弟子常常有千余名。生徒聚集多了以后,在当地大多不被容纳(产生了许多矛盾)。崔休便为这些生徒们出资提供饮食,并召请他们以礼相待,使这些学子学完课业再回去,因此儒士们都称颂他。崔休后调入朝廷为吏部郎中,又升任散骑常侍,暂时兼任选拔和任用之职。崔休爱才好士,奖掖提拔了许多有用之才。崔休聪明强干,素来善于决断政务。幕府中事务很多,公文和讼状堆满桌案,他办事敏捷(分析决断如同流水一般),毫不迟疑。再加上他公平清廉,很是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他迁任安东将军、青州刺史。青州九郡百姓单剽、李伯徽、刘通等一千人,上书朝廷赞颂崔休的德政,灵太后表彰了他。崔休在幽州、青州任上五六年,始终为政清白、爱民如子,政绩和名声十分突出,两州的百姓缅怀和追思他的恩德。崔休久在台阁,熟悉典章制度与礼仪法规,每当朝廷有了疑难之议,都向他征询意见,请他指正。官员们都说:“崔尚书提出意见的地方,我们都没有异议。”崔休正光四年去世,享年五十二岁。朝廷赐帛五百匹帮他办丧事,赠官车骑将军、尚书仆射、冀州刺史,谥号文贞侯。崔休年轻时懂得谦逊退让,侍奉母亲孝顺恭谨。等到崔休做了尚书,他的儿子崔仲文娶丞相元雍的二女儿,他的女儿嫁给了领军元义的庶出长子秘书郎元稚舒。崔休倚仗这两家贵戚,志向和情趣稍微改变了一些,内有洋洋自得之心,外则轻视和欺侮同僚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