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A(“美育发端于我国春秋时期孔子提倡的诗教、乐教”错)
2.(3分)C(A项“只要把过程性评价和考试性评价结合起来,就能接近公平”错;B项原文四种因素为并列关系;D项“建设艺术特色校是解决当下美育问题的最佳出路”错)
3.(3分)B(其余三项都是说明“美”是什么)
4.①材料一侧重于介绍美育的概念和历史沿革;②材料二侧重于说明美育进入中考后应该怎样考查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的问题;③材料三以北京交大附中为例,介绍美育的实现方式、相关经验。(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5.①思想层面:要提高认识,正确看待美育的育人功能、美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②管理层面:要加强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③课程层面:保证开全、开齐各种艺术门类课程,并不得随意挤占;借鉴艺术特色校的成功经验,尝试融合课程。(每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D(“是害怕……如果不及时制止,学生中的爱国激进分子就会被抓走”错)
7.(3分)C(“常四爷因在清朝坐过牢而痛恨清王朝”错)
8.①常四爷是满族旗人,但是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也极为不满,对洋人更是非常痛恨,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2分)
②吴祥子是在威胁王利发不要给钱给得太少,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表现了特务分子靠明目张胆地敲诈无辜百姓来捞取钱财的贪婪无耻。(2分)
9.①他们在面对常四爷的询问时表明谁给饭吃就给谁效力,对洋人也不例外;靠随便拿人和敲诈普通百姓获取津贴。②由清王朝的鹰犬到反动军阀的打手,他们见风使舵、欺压无辜百姓;甚至甘愿做帝国主义走狗,恬不知耻,毫无爱国之心。③他们的言行表明虽然清王朝被推翻,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没有变化;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颙德之,乃以辅代重为秦州刺史。当赴颙之难,金城太守游楷亦皆有功,转梁州刺史,不之官。楷闻辅之还,不时迎辅,阴图之)
11.(3分)B(拜指授予官职)
12.(3分)D(“既点出了两人的优点,也指出了他们的不足”错,只写了司马迁的优点和班固的不足)
13.(1)到孙秀执政时,司马威向孙秀诬告张辅,孙秀被他迷惑,将要按刑律惩治张辅。(4分,“构”、状语后置、被动句、“绳”各1分)
(2)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伶仃孤苦,直到成人自立。(4分,“不行”“至于”“成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司马迁作史书文辞繁简得当,事理清晰;②借史书贬恶扬善;③首创史书纪传体例(每点1分)
附:参考译文
张辅字世伟,南阳西鄂县人,年少时便有才干。起初张辅补任蓝田县令,在任上不为当地豪强所屈。当时强弩将军庞宗,是西州的大族,他的护军赵浚,是庞宗夫人的本家,因此他的僮仆放肆横行,是当地百姓的一大祸患。张辅按法律严厉制裁他,杀了他两个恶奴,全县人都称赞张辅。后来张辅转任为御史中丞。当时积弩将军孟观和明威将军郝彦不和,孟观借军中之事陷害郝彦,又有贾谧、潘岳、石崇等结帮相互吹捧、相互提携,还有义阳王司马威有欺诈假冒的事,张辅一一追究弹劾他们。到孙秀执政时,司马威向孙秀诬告张辅,孙秀被他迷惑,将要按刑律惩治张辅。张辅给孙秀写信说:“我张辅只知道仰慕古人,当官办事,不知道稍稍为自己考虑一下。现在义阳王司马威确实是能宽宏大量,不和我计较,然而我母亲已高龄七十六了,也时常为我担惊受怕,怕我总有一天会因积怨而遭来灾祸。愿明公留神审查我任官前后的行事,我只不过是一个忠于朝廷的愚臣而已。”孙秀虽一贯凶狠狡诈,也知张辅平素忠贞正直,是被司马威陷害诬告,就不再追究了。后来张辅迁为冯翊太守。这时长沙王司马乂看到河间王司马颙专权横行于关中,有图谋不轨的迹象,就将此告诉了惠帝,惠帝密诏雍州刺史刘沈、秦州刺史皇甫重讨伐司马颙,于是刘沈、皇甫重与司马颙战于长安,张辅遂带兵援救司马颙,刘沈等被打败。司马颙感激张辅的援救之情,就让他代替皇甫重担任了秦州刺史。当时援救司马颙时,金城太守游楷也有战功,转为梁州刺史,他没有到任。游楷听说张辅回返原地,几次去迎接,想暗中除掉他。游楷召陇西太守韩稚一起商议,未有结果。韩稚之子韩朴勇武强悍,当场杀了有不同意见的人,接着召集军队攻打张辅。张辅与韩稚战于遮多谷口,张辅军被打败,张辅被天水故帐下督富整所杀。当初,张辅曾评论班固、司马迁说:“司马迁的著作,文辞简约而事理清晰,叙三千年事只用五十万字;而班固叙两百年事却用了八十万字。繁简不同,这是班固比不上司马迁的第一点。良史记事,对善行应加以奖劝鼓励,对恶行要进行指斥监诫,这是极普通的道理。一些中等人物的微小之事,司马迁不予记载,而班固都记了下来,这是比不上司马迁的第二点。司马迁是首创,班固是因循,其难易更不相同。司马迁为苏秦、张仪、范睢、蔡泽作传,辞采华丽流畅,也足以表现出了他的文才。故记辩士则辞藻华美,叙实录则准确简炼,这就是司马迁称得上是优秀史学家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D(“流露出离别的伤感”错,从全诗看,司马光作此诗作为临别赠语劝勉对方,尾联体现出的是对好友在云州三年顺利任职的期许,体现不出离别的伤感)
16.①对好友的劝勉,劝勉好友尚贤、勤于政务,彰显官本尽责。②对好友的宽慰,宽慰好友可体验淇水卫地风情,尽显关怀体贴。③对好友的期许,延续往届的政绩,造福一方百姓,祈愿政通人和。(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3)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每空1分,有错别字本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8.(3分)A(后面讲“最真”,此处应该是讲“最远”。从与下文中“所谓‘最真’,在于考古的实物证据……”句式一致的角度来看,此处应该先讲“所谓‘最远’”,排除BD。
比较AC,结合“所谓‘最真’,在于考古的实物证据”分析,A项和后文内容句式一致,排除C)
19.(3分)A(比喻)
20.原句语病有:“在落后的生产条件”成分残缺;“铸造”与“建筑”搭配不当改句:在落后的生产条件下,先民用怎样的方式建造起令人震惊的大型建筑?(改对一处得2分,两处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1.浙江绍兴打造影画剧《鲁镇社戏》致敬鲁迅诞辰140周年(关键词“浙江绍兴”“影画剧《鲁镇社戏》”“鲁迅诞辰140周年”各1分,符合标题格式1分)
22.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并不是对国人的丑化。
①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借助对人物的剖析实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②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是他对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体现,这是对国人的爱极而生恨。
③鲁迅在揭示国民性弱点时思考的是民族的处境和命运,这种批判精神使人们时刻保持清醒。(明确观点“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并不是对国人的丑化”2分;理由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四、写作(60分)
23.参考202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44分为基准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