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 苏轼 南来三见岁云徂①,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②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③。 【注】①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冬到杭州任通判,至作此诗,已度过三个除夕。岁云徂,谓年岁辞去。徂,往。②青春:春季。③古俗,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长依次饮屠苏酒。《时镜新书》晋董勋云:“正旦饮酒先从小者,何也?勋曰:‘俗以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离开朝廷南来已三年,恐怕自己终身奔走于宦途而不能践偿其政治抱负。 B.因桃符一年一换,诗人自比“桃符”,寄托了自己在新的一年仕途晋升的愿望。 C.颈联对仗工整,诗人以自然界万物复苏的繁丽景象来反衬出自己的衰病老迈。 D.本诗抒发了除夜感慨,“桃符”“烟花”“屠苏”等意象照应节令,节日氛围浓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寄托了自己在新的一年仕途晋升的愿望”曲解文意。由“退归”可知,本句暗指诗人要抛却不如意的仕途,含有退隐之意。故选B。 15.末句“不辞最后饮屠苏”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饮屠苏酒的顺序是自少至老,诗人说“最后饮”,表明了他年事已高。②诗人“辞”掉的是富贵荣华,表明他不再以仕途不畅为意。③“不辞最后饮”又表明他不以岁月流逝为意,以豁达乐观待之,表现了诗人豪放旷达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蕴的能力。诗人一扫前面的郁闷,表示要用“穷”和“愁”换取长久的健康,要屠苏酒来迎新年。正月初一饮屠苏酒是一种习俗,饮用的顺序是自少至老,诗人说“最后饮”,表明了他年事已高。“烟花”二句,以自然界万物复苏的繁丽景象,反衬自己的衰病老迈。“拟学旧桃符”暗指诗人要抛却不如意的仕途,诗人“辞”掉的是富贵荣华,表明他不再以仕途不畅为意。诗人说“不辞最后饮”,不怕轮到我最后一个把屠苏酒饮,表明他不以岁月流逝为意,以豁达乐观待之,以此观照开篇,更见苏轼豪放旷达的情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