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以及解析
1.D
2.A
3.B
【分析】
1.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A.“崇俭反奢是中华民族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导向”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中华民族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导向之一”,“受认可度最高的美德之一”。
B.“远离物欲就可以有效地使物欲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偷换概念,不是“远离物欲”,而是“这一消费上的收敛趋势……”。
C.“使人们认识不到……”说法错误,原文“有些人对劳动艰辛的认知以及对劳动果实的珍惜开始弱化”是并列关系。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的能力。
A.“文章先提出论点”错误,文章没有先提出论点,而是先强调俭德的价值意义,然后从三个层面来论述俭德的意蕴。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B.“而对节已亦节人的小人则难以产生影响”表述不当,原文说“小人寡欲,则能小心谨慎、节约用度,从而远离罪恶,使家境富裕”。
故选B。
4.C
5.C
6.①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之“制”保障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②中国之“治”正确处理了西方经验与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保障了经济发展的正确轨道。
③继续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保障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④一代代中国人的不懈奋斗、努力拼搏,保障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说法不当,原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可见,原文是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而选项说成是改革开放。
故选C。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C.“政府的‘无形之手’和市场的‘有形之手’的作用”说法不当,政府是“有形之手”,市场是“无形之手”。
故选C。
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中“中国GDP逆风突破百万亿元,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特质,而这种韧性来源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之‘制’”分析概括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之“制”保障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根据材料二中“中国之‘治’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西方经验与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分析概括为:中国之“治”正确处理了西方经验与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保障了经济发展的正确轨道。
根据材料二中“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对内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对外开放,畅通国际大循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分析概括为:继续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保障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根据“2020年,破100万亿元。一个个历史性突破,让人热血沸腾,见证中国经济、科技、综合国力节节高升”“GDP破百万亿元的高光时刻,是一代代中国人不懈奋斗的结果”分析概括为:一代代中国人的不懈奋斗、努力拼搏,保障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7.D
8.①心怀关爱,救了巴克的命,对巴克施与爱心,不为钱而卖掉巴克;
②充满斗志(敢于冒险),毫不犹豫地拿凑来的钱去赌;
③顽强坚韧,在淘金的艰苦生活中有一种韧劲和不屈服的精神。
9.参考答案一:同意,小说的主题就是“爱的回报”。
①小说的题目“回报一个人的爱”表明主题是“爱的回报”;
②小说开头写桑顿对巴克的关爱,是为后面表现“爱的回报”作铺垫;
③小说主体内容写巴克尽全力为主人赢得赌注,就是反映“爱得回报”主题。
参考答案二:不同意,小说的主题是表现一种昂扬的斗志。
①桑顿在马修森的刺激下敢于毫不犹豫地拿凑来的钱去赌,不顾现实和胜负;
②巴克被兴奋的场面感染,以极佳的状态拼尽全力拉雪橇,为主人赢得比赛;
③桑顿、马修森及人们都被巴克的斗志感染,一片狂欢,手舞足蹈,语无伦次。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A.“桑顿担心巴克不拉雪橇就不再打骂”不当,巴克被兴奋的场面感染,跃跃欲试;而平时的打骂只是象征性的打骂,也是桑顿爱巴克的表现。
B.“但机智的巴克采取灵活的战术拉动了雪橇”不当,是在桑顿的鼓励和指挥下,巴克靠自己的刚强和毅力拉动了雪橇。
C.“通过他语言和动作的前后对比”不当,前后有动作但没有具体的语言对比。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小说中主要描写了两个形象,主人桑顿和雪橇狗巴克,从小说中“约翰·桑顿救过巴克的命,他还是一位理想的主人,犹如它是他的亲生子女一般,巴克把桑顿粗鲁地抱着自己的头、猛烈地摇动的动作和骂着那些难听的话,视之为爱”“桑顿立起身来,他溢满双眼的泪,顺着脸颊淌下来。‘先生’,他对那个有钱人说,‘不行,见你的鬼去吧。’”等内容可以看出,桑顿对巴克怀有深深的爱,不仅救过它的命,在金钱的诱惑下也毫不犹豫地拒绝卖巴克。
同时桑顿也是一个有着冒险精神的人,从“虽然桑顿一脸狐疑的神态,但却彻底激发了他的斗志—这种斗志足以超越胜负,使人不顾现实的可能性。他把汉斯和皮特叫到身边。三个人只凑了两百块。他们丝毫不犹豫地把这笔钱放下,去赌马修森的六百块。”可见其充满斗志,毫不犹豫地拿凑来的钱去赌,这是当时牛仔精神的体现。
此外,在当时艰苦的淘金生活中,桑顿正是靠这种坚韧顽强的精神顽强的生活下去,体现了他顽强坚韧,在淘金的艰苦生活中有一种韧劲和不屈服的精神。。
9.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考生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来选择相应的观点,无论选择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对于小说的主题,如果选择小说的主题就是“爱的回报”,可以从小说的标题方面进行论述,小说的标题为“回报一个人的爱”,已经点明“爱的回报”这一主题;还有,小说的开头写“他还是一位理想的主人,犹如它是他的亲生子女一般,巴克把桑顿粗鲁地抱着自己的头、猛烈地摇动的动作和骂着那些难听的话,视之为爱”,巴克知道桑顿对自己的爱,所以在后文中拼命拉雪橇埋下伏笔,巴克后来的行动是它对桑顿爱的回报;最后,巴克尽全力为主人赢得了赌注,这是桑顿对巴克爱的回报。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篇小说的主题为“爱的回报”。
如果不同意“爱的回报”是小说的主题,那么就要分析出小说真正的主题,比如可以将“表现一种昂扬的斗志”作为小说的主题,那么根据这一主题再做出必要的分析。可以从桑顿毫不犹豫地拿凑来的钱去赌,不顾现实和胜负,这表现了十九世纪美国西部淘金热时期的那种昂扬向上从不服输的精神,从巴克的巴克的表现也能体现出这一精神,它被兴奋的场面感染,以极佳的状态拼尽全力拉雪橇,为主人赢得比赛;而即使是桑顿的对手马修森等人也被巴克的斗志感染,一片狂欢,手舞足蹈,语无伦次,这些无不体现了当时那种昂扬的斗志。所以,小说的主题不是“爱的回报”。
综合以上分析,学生选自己的观点,在答题时要做到表述准确,条理清楚。
10.C
11.B
12.D
13.(1)赵莹担任从事时,遭逢母亲的丧事,高祖不准许他回到华阴服丧,他穿着粗布衣服跟随左右,有人因此非议他。
(2)赵莹刚生病时,便派人禀告祈求契丹国主,希望让他的骸骨归葬后周,契丹国主哀怜并答应了他。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莹时在郡”的意思是赵莹当时就在陕府。“莹”作主语,“在”作谓语,“郡”作宾语,应在“郡”之后停顿,这样就排除B、D项。
“一见如旧相识”的意思是(两人)一见如故。省略主语“两人”,“见”作谓语,“如旧相识”作“见”的补语,所以“旧相识”后不能停顿,应在“一见如旧相识”的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A项。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户部……掌管……屯田、水利”错。屯田、水利是工部主管。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D.“希望周太祖能给以抚恤”错误。原文是“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老夫至死无以报效。”可见,应该是“幸蒙周太祖给以抚恤存爱”,而不是“希望”。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丁母忧”,遭逢母亲的丧事;“粗缞”,粗布衣服;“短”,非议。
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被疾”,生病;“归骨”,让他的骸骨归葬;“闵”通“悯”,哀怜、同情;“许”,答应。
参考译文:
赵莹,字玄辉,是华阴人。赵莹风度俊美,性情纯厚恭谨。后梁龙德年间,开始担任康延孝的从事。明宗继承帝位,任命晋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赵莹当时就在陕府,以原官的身份谒见晋高祖,两人一见如故,高祖就上奏任命他为管记。高祖建立国号时,任命赵莹为翰林学士承旨。不久又升任门下侍郎、监修国史。高祖进入洛阳后,派赵莹携带聘礼答谢契丹,等到返回后,加封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主管户部。当初,赵莹担任从事时,遭逢母亲的丧事,高祖不准许他回到华阴服丧,他穿着粗布衣服跟随左右,有人因此非议他。等到入阁为相,以敦厚谦让提拔人才为己任。监修国史时,因唐代历史残缺,赵莹便任命有才能的人任其职,加强修纂补编实录,撰修正史二百卷在当时刊行,赵莹出力最多。晋少帝即位,任命他为守中书令。第二年,外调担任晋昌军节度使。这时,天下飞蝗为害甚重,他下令,在境内捕杀蝗虫一斗者,供给米粟一斗,使饥饿的人得以渡过难关。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他。开运末年,冯玉、李彦韬执政,因桑维翰才能名望一向过重,而赵莹柔顺而能控制,就一同拥举他,罢除桑维翰宰相调出京城,恢复赵莹相位,加封弘文馆大学士。到李崧、冯玉商议派兵对付赵延寿时,以杜重威为都督部署,赵莹私下对冯立、李崧说:“杜重威是皇室至亲,他所希求的不曾如愿,心中常常不快,怎么可以再给予兵权?如果边陲有战事,只有李守贞可以担任将领。”等到契丹攻陷京城后,契丹国主迁徙少帝到北方塞上,赵莹与冯玉、李彦韬一起跟从前往。后周广顺初年,周太祖派尚书左丞田敏向契丹通报,在幽州碰上了赵莹。赵莹见到中原汉人,悲叹惆怅不已,并对田敏说:“老朽漂零异乡寄居在这里,最近听说妻室去世,孩儿无恙,幸蒙朝廷皇帝倍加抚恤存爱,东京老夫至死无以报答。”于是向南叩头,涕泪横流。不久,赵莹在幽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赵莹刚生病时,便派人禀告祈求契丹国主,希望让他的骸骨归葬后周,契丹国主哀怜并答应了他。等到去世,就派他的儿子赵易从和家中几位人护丧回归,还派遣大将护送到京城。周太祖感慨良久,下诏追赠太傅,还赏赐他的儿子五百匹丝绢,以办理丧事,并让送回安葬在华阴故里。
14.A
15.①蔽,遮挡,说明阳光难以透过来,描写出桑叶的青翠茂密。
②含,衔着,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微风吹过,麦浪起伏的美丽景象。
③动静结合,表现了经过好雨的润泽,桑茂蚕肥、庄稼丰收在望的景象,抒发了因雨而喜的情感。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是受上天的安排,而不是因为治政是良政还是拙政”错误。“天幸非由拙政然”的意思是灾祸而幸免的好运气并不是因为拙政。
故选A。
15.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语言之炼字的能力。
颈联“桑阴蔽日交垂路,麦穗含风秀满田”意思是桑树繁茂,枝叶相交遮挡了太阳;微风吹过,田野里麦浪起伏。
蔽,遮挡的意思。上联用一“遮”字,桑树繁茂甚至连太阳都遮挡了,描写出桑树的青翠茂密。
下联的“含”字,意为“衔着”,此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麦穗”人格化,描写麦穗随风舞动的丰收景象。
上联“桑阴蔽日交垂路”为动景,下联“麦穗含风秀满田”为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副雨后桑树枝桠青翠茂密、田野麦浪随风的景象,这一派充满生机之景,意味着桑茂蚕肥、庄稼丰收在望,暗含作者因雨而喜的情感。
1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受(通假字)、尊(通假字)、酹。
17.D
18.B
19.C
【详解】
17.注意后面句子“就像……”的暗示,后面强调的是人们对非典从“最初”到“最终”的认识过程。
18.原句有三种语病,一是关联词顺序不当,“虽然”应放在“病毒”前面;二是搭配不当,“增强”应修饰“信心”,“提高”应修饰“能力”;三是关联词,“只有……才”和“只要……就”,前为充要条件后,为充分条件,应选“只要……就”。
19.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张皇失措: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夜以继日: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狙击:埋伏起来伺机袭击敌人。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进攻。就诊:接受治疗。应诊:接受求诊,为来访病人进行诊治。
20.①这引起国人对生物入侵的关注
②但也有些生存了下来
③还提高了其传播的概率(速度)
21.环境适应性强(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和传播能力强,对当地生态危害性大。
【分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由“……新闻刷爆网络”可知国人对红蚁入侵感兴趣,结合后面对“外来生物入侵”的具体介绍,可知此处应填“这引起国人对生物入侵的关注”;
第二空,由句首“虽然”可知,此处和“出师未捷身先死”是转折关系,故填“但也有些生存了下来”;
第三空,对应“不仅提高了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此处应是递进的句子,结合“大肆扩张势力范围”可知此处应填“还提高了其传播的概率(速度)”。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由“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可概括出“环境适应性强(生态适应能力强)”;
由“这样不仅提高了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还提高了其传播的概率”,可概括出“繁殖和传播能力强”;
由“对当地水域生态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可概括出“对当地生态危害性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