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吴大有《点绛唇·送李琴泉》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6-07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吴大有
    四、古代诗歌阅读
    点绛唇·送李琴泉
    吴大有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添愁绪。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起笔两句,写出离别的地点,词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以逢君的快乐衬托送君的伤感。
    B.“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二句,承接上两句,“酒阑”与“旗亭”互相照应;“呼渡”“沙鸥”与“江上”照应。
    C.下阕开头两句,承接上阕点明离别的时间,由“萧萧”“香冻”可见,此时正值深秋,风雨萧萧秋意寒,描绘出一片凄凉之景。
    D.下阕结尾两句“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描绘了一幅“暮雨江畔送行图”,呼应标题,照应上阕开头,意蕴深远。
    16.这首词意象丰富,描写细腻,虽似写景却句句含情,试做简要赏析。
    答案:
    15.C
    16.①这首词用“旗亭”“暮云”“沙鸥”“柔橹寒潮”“梨花雨”等意象,营造出凄凉伤感的意境,写出词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和无限眷恋不舍之情。
    ②词中“阑”“压”“暮”“寒”等字,凄伤婉转,与词人伤离惜别的凄凉之情融为一体,深远哀婉,十分动人。
    ③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将离别的忧伤刻画成了一幅隽永的景致意蕴深远,极富感染力。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C.“正值深秋”“秋意寒”错,由“梨花”意象可知应该是春天,是春寒料峭的时候。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以及艺术形象的能力。
    从词中选择的意象来看,选用了“旗亭”“暮云”“沙鸥”“柔橹寒潮”“梨花雨”等意象:“江上旗亭”是离别的地点,在江边小酒楼里为朋友饯行。离愁难堪,更何况“送君还是逢君处”。过去欢乐地相逢在这个地方,而眼下分手又是在这同一个地方;以逢君的快乐衬托送君的悲哀。抚今追昔,触景生情,更令人不堪回忆过去。“暮云”“沙鸥”,苍茫的暮霭中,只有沙鸥在低暗的云层下飞翔,离别而去的朋友,犹如眼前这“天地一沙鸥”,行踪不定,浪迹天涯。“柔橹寒潮”,随着那令人闻之肠断的船桨声,朋友所乘之船与寒潮相逐逐渐远去,船橹击水声则愈来愈弱,而伫立江岸的词人的心情,即久久不能平静。“梨花雨”,此时正是春天。潇潇暮雨洒江天,天解人意,好像为离别而洒泪,此时此地,此景此情,怎能不使人“添愁绪”呢!
    从用词的角度来看,选用了“阑”“压”“暮”“寒”等字眼,“阑”,残,尽;“压”,写出云的低沉,压抑;“暮”,黄昏,暗含昏暗、压抑之感;“寒”,不仅指天气寒冷,而且指诗人的心境。这些字眼与词人伤离惜别的凄凉之情融为一体,深远哀婉,十分动人。
    全词情景交融,诗人借助景物将词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和无限眷恋不舍之情融为一体,意蕴深远,极富感染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