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河北省各地2020-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http://www.newdu.com 2021-05-2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河北省各地
2020-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改编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①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②!
    [注]①丹凤城:指长安。②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借用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这恰如李白诗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B.首联中开头两句“郁金堂”、“玳瑁梁”描绘女主人公的闺房之美,通过正面衬托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
    C.颈联承接颔联中的苦苦相“忆”,思妇在京城苦苦思忆丈夫,哪曾想夫婿音讯断绝,思妇在京城满怀担忧,惴惴不安。
    D.尾联构思新颖,先写主人公愁苦至极的内心独白,再写其不胜愁苦而迁怒于明月,意境较前人开拓一步,增添了抒情色彩。
    16. “九月寒砧催木叶”一句中“木叶”一词能否换成“树叶”?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答案】
    15. B
    【解析】此处应为反面衬托。
    16. 不可。“木叶”含有落叶的意思,给人的感觉是萧瑟、凄凉。而树叶"给人的感觉是枝繁叶茂,浓荫匝地。结合诗句九月,秋深了,天凉了,妇人们正为征夫准备冬衣,秋风催落叶的声音刚好和捣衣声相应,频频从窗外传来,撩人心绪,从而表现少妇对征夫的思念,反应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表达观点2分,木叶与树叶的对比各1分,结合诗句1分,分析情感1分。)
    河北省沧州河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借世俗之人对梅花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16.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 C
    16.(1)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2)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3)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
    河北省邯郸市学本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注]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注]杜草,即杜若,香草名,草本植物,一般在六、七月里开花。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诗是诗人即兴所作,再现了清明节那一天诗人与众人小聚的情景。
    B. 颔联描绘了春风和煦、柳絮飞扬、厨房里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的景象。
    C. 颈联写诗人看到眼前园林里盛开的杜若,联想到两位贤友的品质和文章。
    D. 尾联诗人寄语两位贤友,希望有机会能乘车出发相聚,在落花前共饮美酒。
    16. 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15. C    16. ①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欣赏与喜爱。②抒发了清明时节聚会的欢乐之情。③赞颂了两位友人的贤能,也表达了诗人对与贤友相见的期待。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许多感慨。
    B.颔联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涛汹涌,浩茫无际。这一联写景壮阔,技巧精湛,令人玩味不已。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无任何援助,于极闷极狭的诗境中富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却只能倚窗北望,涕泗交流。“戎马关山北”写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16.结合作者的境况,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6分)
    【答案】
    15.C
    16.个人境况: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诗句理解:时值战争未平、国家多难,因而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但从整体看,与全诗联系不紧”错,从全诗来看,此联既紧承上文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又为下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做铺垫。与全诗内容联系紧密。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诗的尾联意思是:遥望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一想到这,凭轩遥望的我不禁老泪纵横。
    结合颈联可知,诗人此时年老多病,亲友没有音信,自己晚境凄凉,只能孤舟相伴,而此时此刻他心中想的仍然是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止,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报国无门的悲苦。诗人不只是写出了自己的孤苦无依,更体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其二)
     李商隐
    暂凭尊酒道无憀①,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②惜长条。
    [注]①无憀:无聊。②争拟:怎拟,即不拟。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白这首诗前两句笔墨洗练,高度概括,破题点旨,将离别伤心情怀聚集到劳劳亭。
    B.李白这首诗因地起意,构思新巧,移情于景,风格俊逸,语言明快自然。
    C.李商隐这首诗形象鲜明,语言新颖,体现了朦胧的美学追求。
    D.李商隐这首诗前两句先写双方的心绪,再写对居者的劝慰,“损”和下句“惜”呼应。
    16.这两首诗都写了“离亭(劳劳亭)”“春风”“柳条(长条)”“离别”,但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C(“体现了朦胧的美学追求”分析不当。李商隐这首诗并不晦涩,其含意明朗,语言朴实简明)
    16.同:①都以“离亭”为话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②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1点1分)
    异:两诗的结论相反:①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②李商隐却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有长条可折以表达情意,不惜催促杨柳生长供人攀折。(4分,1点2分)
    河北省唐山市英才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①
    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②,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③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注】①君贶:宣徽使王拱辰。潞公:文彦博封潞国公,曾官至宰相,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定居洛阳。司马光此时也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退居洛阳。东庄:文彦博洛阳居第。②丕构:大厦,丕,大。③萧相:沛人萧何,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为第一功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联写景。诗人采用中国画以写意为主的泼墨笔法,粗线勾勒了一幅远近相宜、简远恬静的潞国公庄园山水图。
    B.颈联承接首联,用“柱石”和“楼航”隐喻国家的治理须依靠大臣之力,而大臣又须仰仗皇帝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C.诗歌颈联笔锋突兀斗转,从前四句淡远的景致中振起,气魄很大,气势很盛,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符合司马光的大臣身份。
    D.尾联用典,把潞国公比作萧何,赞扬了潞国公的辅君治国才干。“且”字点出萧何、潞国公买田建馆,反映出自娱消遣的恬淡心情。
    16.有诗论家说“这首诗起初闲淡,后转入慷慨悲壮,使全诗显得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情感?(6分)
    【答案】
    15. (3分)D(“‘且’字点出萧何、潞国公买田建馆,反映出自娱消遣的恬淡心情”错,昔日萧何、潞国公并包括作者本人在内,买田建馆,投闲置散,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当时形势,无奈地以此自娱消遣,寄情山水。)
    16. (6分)①因身处乡野,面对简远恬静的山水,表现出优游闲散之情;②“扶丕构”“济巨川”表现了作者虽身在江湖却心念朝廷,希望为国效力的勃勃雄心;③以“萧何”比文彦博和自己,因遭排挤而不得不身处乡野,从而产生失落、无奈之情。(每点2分,共6分。)
    河北省辛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长安春望
    卢纶①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①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
    C.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D.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15.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
    15.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
    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
    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
    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惆怅。解析:1.“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错,应为归途遥远,不知何日能到,只能在梦中回去。
    2.此诗首联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
    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是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