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德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D
二、D【解析】D项,抱:依、随。
3.C 【解析】A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B项,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D项,古义:指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
4.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B项,制,规定。故选B。
5.C【解析】①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②风,名词作动词,吹风;③老,形容词作动词,敬爱;④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朝见;⑤岁,名词作状语,每年;⑥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⑦活,动词的使用用法,使……活;⑧道,名词做动词,取道。
6.A【解析】这八个句子的特点依次是: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判断句。
7.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①助词,取独;②代词,这些;③④连词,表示顺承关系。故选D。
8.D【解析】在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9.C【解析】说反了
10.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表述错误,“正为步入全球第一方阵而冲刺”不当,原文是“我们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11.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说减毒活疫苗“研发成本高”,灭活疫苗“易于研发”,文中没有体现,原文是说灭活疫苗“制作起来相对容易”。
12.①中国履行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值得信赖。②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国内外的科学认证。③中国有制造相当产量疫苗的能力,能为全球抗疫提供强有力保障。④中国的疫苗不需要超低温存储,便于储存和运输。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2020年10月,中国加入了‘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各国使节及国际组织代表认为,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公平分配,履行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可知,中国履行承诺,值得信赖;结合“他还表示:‘康希诺疫苗在中国已经投入使用较长时间,效果良好。’”“路透社报道称,土耳其方面2020年12月24日公布的Ⅲ期试验数据显示,中国新冠疫苗有效性达到91.25%”可知,中国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国内外的科学认证;结合“中国多款疫苗研发取得巨大进展,这给全球共同抗击疫情传递了积极信号。今天我们也了解到,中国有制造相当产量疫苗的能力。这对于世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可知,中国有制造相当产量疫苗的能力,能为全球抗疫提供强有力保障;结合“‘中国的疫苗不需要超低温储存,给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希望。’墨西哥总统洛佩斯一语道出对中国疫苗投出信任票的原因”可知,中国的疫苗便于储存和运输。
13.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恶”意思是“憎恨”“讨厌”,此处是说高祖讨厌见人,“见人”属于动宾短语做“恶”的宾语,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上”意思是“君主”、“帝王”,是“独枕……”的主语,且前一句中,“随”是动词,主语是“大臣”,宾语是“之”,主谓宾俱全,应在“之”和“上”之间断开,排除D项。
14.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错误,“陛”应该指殿前的台阶。
15.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错误,时间和事件不一致,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由此可知,刘邦称沛公,樊哙为舍人,是在攻下沛县之后。
16.(1)沛公带领百余名骑兵由项伯介绍去见项羽,向他说明自己并没有拒绝他入关的意思。
(2)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就危险了。
17.《鸿门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显得比本文更胜一筹,如写樊哙闯帐一节,《鸿门宴》详细描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而本文却在言辞上比《鸿门宴》显得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鸿门宴》选自《项羽本纪》,以项羽这一人物为中心而展开描写;而本文是以描写樊哙为主。两篇文章中都有关于樊哙闯帐的情节,相比之下,很容易看出《鸿门宴》中对樊哙的刻画非常详细,既有详尽的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窃为大王不取也”,“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又有生动的动作描写:“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而本文中描写樊哙比较简单,略去了很多动作、细节描写。鸿门宴是楚汉相争,项羽由强转弱的一个关键事件,所以司马迁倾注笔墨写得特别精彩,而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生动形象方面,就明显不及《鸿门宴》一文。
【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肉为生,和汉高祖一起隐居。当初跟从高祖在丰邑起兵,攻下沛县。高祖做沛公,任命樊哙为舍人。他跟随高祖攻打胡陵、方与,回兵又镇守丰邑,在丰邑城下,攻打泗水郡郡监的军队,打败他们。
项羽在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百余名骑兵由项伯介绍去见项羽,向他说明自己并没有拒绝他入关的意思。项羽设宴犒赏沛公及随从军士,在酒宴进行中,亚父范增图谋杀害沛公,派项庄在酒宴前舞剑助兴,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用自己的身体掩护沛公。当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被挡在营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要进营门。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闯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盯着他,问他是什么人。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猛士!”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吗?”樊哙回答说:“我连死都不会推辞,难道还在乎这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入关平定咸阳,军队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到这里,听信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天下人心中会对您产生怀疑!”项羽默不作声,沛公起身去上厕所,暗示樊哙出来。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就危险了。起先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患重病,讨厌见人,他躺在宫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来。群臣都不敢进宫,过了十多天,樊哙推开宫门,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您是多么的健壮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就和一个宦官与世隔绝吗?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
18.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C.“颔联颈联……由远及近”错误。应该是由“近及远”的观景顺序。
19.(1)首联渲染氛围,概括写春寒。天气阴沉,薄薄的云层越变越浓,倍感寒凉。
(2)颔联、颈联通过物象,写出天之寒。蝴蝶因寒气袭来,收起双翅,不能飞舞,花卉蓓蕾萎缩,无力舒展。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随风翻转,风猛烈;阴云霎时送来阵雨,说明雨势急。这些景物都让人倍感外界环境之凉、之寒。
(3)尾联写作者心情之寒。因多病体弱不能外出寻春,这恐怕是托辞。政治与家庭双重打击让作者失去游兴,内心凄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是写初春的景物和感受,反映了作者凄冷的情怀。
20. (1)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2)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满纸荒唐言
21.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写出了人们无所事事的现状”的分析过于牵强。里头院老婆子、双禄妈、“我”大娘,还是“我”的奶奶,她们坐在村庄道路上的种种表现,写出人们之间的温情,文章并无“无所事事”的信息。
22.①这些路见证了村里人生老病死的成长过程;②这些路见证了人们的生活变迁,由过去的贫困,到现在的富足;③这些路看见了人间温暖,长辈们对孩子的关爱;④这些路看到了村庄里的人情世故,由过去的亲切热情到现在的冷漠势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它看到了许多”,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对小路看到的东西进行总结概括,作者通过小路的见证,写出乡村环境和人情的变化。作者通过上文的描写,写出了乡村中人的生老病死,写出人们之间的温情;小路还见证了乡村的变化,原来自家的老宅的简陋与现在房瓦的锃亮,表现了乡村环境的变化;小路上原来人们总是热情地互相打招呼,即使没有话题也会找出话题明知故问的热情,到后来有些“富人”的种种表现,人们之间的温情开始变得冷漠。作者通过描写乡村小路上前后发生的一切,过去与现在交织,表现了作者对过去人情温暖的怀念,也表现了对现在人情冷漠的隐隐的伤痛。
23.①文章选材具有鲜明的农村特色和浓厚的地域风俗。比如作者对农村风光的描写,对父母亲为代表的农民生活的叙写,对奶奶出殡习俗的描写等等。②本文的主旨揭示了故乡的人情冷暖,反思现代生活和外部世界对故乡的影响。比如文中写了乡村现代人们服饰的变化、住房的变化,以及人们对“穷人”“富人”的情感态度。③本文的语言具有乡土特色。比如故乡人们的称呼具有“乡土”特征:“里头院老婆子”“双禄妈”“刘把式家”“老支书的大儿子家”等;比如人物的语言具有“乡土味”:“吃了吗”“担水去”一类的话。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从文章的选材上看,文章选取了具有鲜明的农村特色和浓厚的地域风俗为写作对象,如作者所描写的自然风光“身后的一棵小树,瘦弱得分辨不出季节。一条狭窄的村道从眼前逶迤而过,看不见来处,也不知道伸向何方”,“这条路的春天,草木疯长,路边开满了野花,迎风微笑,蜜蜂嗡嗡叫,过着蜜汁的生活”,具有着独特的“乡土味”;作者所描写的生活,如对父母亲为代表的农民生活“父亲刚刚从老宅分了出来,新院子就在后囤子旁边,但院墙还没有打起来,建起的两间房子尚没有门窗。擅长木匠的父亲便一个人在房子里做着门窗”,具有“乡土味”;对奶奶出殡的习俗的描写“村人抬着她的灵柩从老院门里出来向北,路过刘把式家、老安家、章子家、裁缝家、老支书的大儿子家,经过我家大门时灵柩沉了一下”,具有“乡土味”。从文章的主旨来看,作者由黑白照片上的狭窄的小路引出文本所要描写的对象——家乡的小路,并由小路引出下文作者一系列的感想:小路上生活的人们前后的对比,写出人情世故的变化和对过去人们那种热情的怀念;揭示了故乡的人情冷暖,反思现代生活和外部世界对故乡的影响。从文章的语言特色来看,故乡人们的称呼“里头院老婆子”“双禄妈”“刘把式家”“老支书的大儿子家”等具有“乡土”特征;人物的语言“吃了吗”“担水去”等具有“乡土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