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五、古代诗歌阅读 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高平四面开雄垒① 苏轼 高平四面开雄垒。三月风光初觉媚。国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台游客醉。 歌翻杨柳金尊沸。饮散凭阑无限意。云深不见玉关遥,草细山重残照里。 (注)①元丰二年,诗人前往湖州上任期间路经泗州(即“高平)所作。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气势宏阔,次句柔婉明丽,一“雄”一“媚”相映成趣,足见苏词的开阖自如。 B.“园中桃李”“城上亭台”用白描手法概括出眼前所见,春光明媚,令人心醉。 C.“饮散”一句带动了词意的转折,之前诗人感觉非常欢愉,之后生出无限感慨。 D.“歌翻杨柳”一句,把热闹的欢宴写得有声有色,“杨柳”也隐含着思乡之情。 15.这首词的最后两句运用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4.D 15.最后两句以景结情。这里的意思是由于云雾缭绕,难以见到遥远的玉门关,只看见夕阳西下的山峰和绿草。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感到前路迷茫的复杂心情。 【分析】 14.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杨柳’也隐含着思乡之情”错误。此处的“杨柳”是指《杨柳枝》歌曲,在宴会上听歌曲,表达的是宴会的热闹和欢愉,没有“思乡之情”。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句“云深不见玉关遥,草细山重残照里”写了远处山上云雾缭绕,只看见夕阳下的重重山峰和青青绿草,望不见遥远的玉门关。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苏轼渴望归隐而不得,朝廷三番五次的召回,又弃之不委以重任,贬谪到地方去。“玉门关”就是通往他理想生活的要道,可是他看不见,词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感到前路迷茫的复杂心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