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B(解析:A项由第一段“‘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这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后世的思想家在论述男女关系时,每每流露出这一思想的痕迹”可以得出“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B项由第一段“由居处的隔离推延至言论上的隔离,如‘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外言不入梱,内言不出梱’,它指男子事务不让女子知道”,可以得知是正确的;C项由第三段“《内则》所言与之相类:‘非祭非丧,不相授器。’从《内则》所记女子的教育中我们看到,女子可以‘观于祭祀’,可以‘礼相助奠’。也正是在祭祀时,男女才有合法接触的可能”可以得出“男女就可以直接接触”是错误的;D项由第四段“淳于髡与孟子的问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男女之‘授受不亲’”及“但淳于髡与孟子的对话正好说明了,在正常的情况下,‘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还是应该遵循的”可知引用孟子与淳于髡的对话不是为了证明特殊情况下可以对礼的教条作出变通而是证明应该遵循“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
2.D(解析:A项由“把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是不对的”,“这种企图并不以实用为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可以得出是正确的;B项由“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精神是不容存在的。它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它更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它是阿波罗式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可以推知;C项由“中国乡土社会里,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更为重要的表示”可以得出;D项“人可以适当改变它”文中无据。)
3.D(解析:D项作者并非对此深恶痛绝,而是在作理性客观的分析。)
4.首先,作者指出礼制规定男女性别隔离体现在居处隔离及言论隔离上;接着,论证性别隔离还表现为“男女授受不亲”;最后,论证男女之防,著于叔嫂。
(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
5.“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阿波罗文化是绝对不能接受这一做法的。因为阿波罗文化主张将男女从生活到心理加以隔离,男子做了女人该做的事就是对稳定社会关系的破坏,这是离经叛道。(3分)
“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是浮士德文化所认可和欢迎的。对于浮士德文化而言,追求男女对彼此的充分了解,男人去做平常女人做的事就是了解女人的途径之一;浮士德文化喜新,求创造,对于他们而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不断地创新,而“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也可以说是一项“创举”。(3分)
6.D(“还因为她们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快乐”错,无因果关系)
7.B(“一泻千里”并非形容口才好)
8. 选材上,撷取日常生活琐事,表达了朴素的人性之美。
人物刻画上,以简洁的对话,细节性的动作、心理描写为主,真实感人。
语言表达上,叙述简洁流畅,自然朴实,又饱含深情。
(每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
9.同意。(2分)散文家创作不能“松松散散”“随随便便”,应在创作上“简练描摹”,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4分)
不同意。(2分)散文家从散文的特点出发,谈散文本身的外在特征;而季羡林是从散文家创作态度角度,谈散文家没有一个是“散”的,是“随的。(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10.B(“观察浙西”是官职名,“浙西”后应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动词“留”的对象为“故使”,其连动动作为“交政”,所以“交政”之后应断开,由此排除C项。)
11.D(“也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说法错误。户部的主要职能为负责全国土地、户籍、货币、财政、赋税、官员俸禄等诸多事务。礼部的主要职能为掌管礼仪制度、祭祀、科举考试、风俗教化,宗教接待外事等。所以,学校、科举之事是礼部的职责,不是户部的职责。)
12.D(“即使交往的官员去世”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与之交者,虽及殁,视恤其孤不少衰”,意思是但凡和他交往的人,就算已经去世了,他也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其孤儿慷慨解囊。这就是说,不论是不是官员,只要和他交往,他都能抚恤其遗孤。D项中只说“交往的官员”,较原文而言,缩小了范围。)
13.(1)王叔文执掌户部,孟简因不依附于他而遭到嫉恨,但王叔文不敢公开贬斥他,宰相韦执谊为此将他调到其他部门。(“以”“疾”“显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崔群任宰相以后,孟简接替他,因此孟简以为很快就可掌握权柄。等到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心中不高兴。(“代……意~柄”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常州有条孟渎(孟河),长久淤塞,孟简出任常州刺史后,整治疏浚,灌溉土地达四千倾,因此功劳,孟简被赐金紫,召入朝廷任给事中。(3分,每个要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孟简,字几道,德州平昌人,曾祖孟铣,在武后时期担任同州刺史。孟简连中进士、宏辞科,一直升任官职到仓部员外郎。王叔文执掌户部,孟简因为不依附于他而被嫉恨,王叔文不敢公开贬黜他,宰相韦执谊为此将他迁任到别的部门。元和年间,担任谏议大夫和知匦事的职务。韩泰、韩晔之又重新担任刺史,吐突承璀担任招讨使,孟简都坚决地抗争,在延英殿陈述不能让他们担任的原因,因为刚直被贬任常州刺史。常州的孟河,水流不通已久,孟简治理疏导,灌溉田地总共四千顷,凭借功劳被朝廷授予金紫光禄大夫,召回京城担任给事中。代替李逊担任浙东观察使。李逊压制士族,纵容编入户籍的平民,导致平民横行恣意不知收敛,到孟简任职,情况反过来,农事和物价都受到打击,当时的人都认为他们两人的做法都不正确。召还京城担任工部侍郎。之前,使府得到代任的时候,诏书一到,签署留名之后即刻离开。李翛担任浙西观察使,刚开始时请求留下旧官交还政务,等到孟简走到半途,又将官牒送给他,才让旧官解除官职。升任户部侍郎,再任御史中丞。户部有两位官员,判使按者另外居住在一个衙署,叫做“左户”,元和后,朝延选任委派人才,宰相大多由此进官。崔群担任宰相后,孟简接替他,因此孟简以为很快就可掌握权柄。等到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心中不高兴。治理政务非常苛刻。当时朝廷诏令设置临汉监的官职以管理牧马,命令
孟简兼任这个职务。孟简让心腹官吏陆翰到京城进奏,委托他中通宦官,陆翰掌握了孟简的把柄,多次态度傲慢嚣张,孟简发怒,追到他后,用盛满泥土的袋子击杀了他。家中生变,孟筒贪赃枉法作奸犯科的罪名被揭发,御史台审理核实,得到孟简贿赂吐突承琟财物布帛等共计七百万。贬官为太子宾客,在洛阳任职,又被贬为吉州司马。因为天下大赦,升任睦州刺史,又被调任到常州,仍旧担任太子宾客,任职洛阳,这年去世。孟简特别撞长作诗,在江、淮之间很有名气。孟简崇尚义气,和他交往的人,即使是去世了,孟简也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其孤儿慷慨解囊。晚年思想有变,急躁冲动,过度崇信佛教,被当时的人所讥笑批评。孟简曾经与刘伯刍、归登、萧俯一同翻译佛经。
15.【答案】A(“诗人故地重游,心境悠然自得”不对,结合背景,诗人此时心情实为忧伤。“悠悠”可解释为“忧愁思虑的样子”,如“悠悠我心”。)
16.【答案】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感叹;山川依旧、人事浮沉的愤懑(或建功被罢的愤懑);复起乡关、以身许国的壮志(或建功报国的自我期许)。(每点2分。)
17(1)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 (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8.D(3分)(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表示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时空的起止,或用为夹注等。
“毛笔”属于“文房四宝”之一,题干中的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A.前面说“你”,后面说“鲁贵”,转变话题;B项,声音的延长;C项,强调被引出的下文。D项,“这种叫法……昵称”对“娘娘”的解释说明。故选D。)
19.A(3分)(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内涵:一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二指内在的涵养。强调逻辑外延。内含: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内容;含蓄。偏客观内在。结合“毛笔被赋予很多”分析,选用“内涵”。
入木三分:书法极有笔力,也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深刻。大笔如椽: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辞。结合“毛笔”“力度”分析,主要讲书法有笔力等,选用“入木三分”。
和而不同:和睦相处,不盲目苟同。同而不和:惯于迎合别人,但内心不抱友善的态度。结合“把那么多柔软的毛集中在一起”分析,体现的是“和而不同”观念。
都:起强调作用。虽然: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此成立。用在上半句,表示让步,下半句说出正面意思,常用“可是”“但是”“却是”等词呼应。结合“每个人”“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分析,此处主要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提不提的意见,选用“都”。故选A。)
20.D((3分)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根据句意“都朝着相同的目标努力前进,彼此尊重,形成合力”“在我们书写的过程当中”分析,应为因果关系,排除A项、C项。B项,滥用介词主语残缺,“这”指代用笔的方法,与“中华民族”搭配不当。故选D。)
21.①它们的外形实在是太相似了 ②会发现核桃的沟回是有差异的 ③神经系统越复杂的生物(每处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简洁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前语境“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桃”,以及后语境“但是其实两者也不太一样”,可确定需要陈述对象是人类大脑与核桃,并照应下文“其实两者也不太一样”。第②空根据后语境“可是人类的大脑却不是,人类大脑的沟回长得都很相似”判断,应该填“核桃的沟回不一样”或“核桃的沟回有差异”。第③空根据后语境“它的演化等级越高”来确定答案。
22.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 折叠 基因(每个词语1分,全对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提取关键词首先要弄清楚语段有几个层次,各讲了什么内容。其次注意语段的结构特点,是总分结构,还是分总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语段结构不同,就意味着关键词出现的位置不同。总分、分总结构一般出现在“总”,并列结构分散在每一层,偏正结构出现在“正”。对于结构不是很明显的语段,应注意段内的“句末标点”,按句末标点理解其层次。
【解题】这是一道应用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系仿照2019年全国卷I命制。着重考查考生对新时期志愿精神的认识和思考,引领当代青年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行动,做新时代有为青年。试题关注社会热点现象,切合当今时代特点,在考查考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落实了“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倡议书的基本格式】
一般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和落款五部分。作为考场作文,标题不能只简单写成“倡议书”,可以正常写出作文题目,然后以副标题的形式写出“弘扬志愿精神倡议书”。正文可以写发起倡议的背景和原因、必要性、意义和价值等内容,可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结尾处要表达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等。
力做志愿者,共圆中国梦(句式整齐,观点明确)
——弘扬志愿精神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志愿者只是一个简单的名字,却蕴含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他们用自己微小的善意感动着我们,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助力着国家的发展。而作为新时代圆梦人的我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力做志愿者,共圆中国梦。(开宗明义,开篇点题。)
力做志愿者,提升自我价值。(分论点一。阐释力做志愿者的意义。)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将血一滴滴滴在别人身上,虽自觉渐渐消瘦,也以为快活。”虽然志愿者不需向鲁迅先生那样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我们仍需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就像郭明义一样,他努力奋斗,顽强拼搏,只为多资助一个贫困学子。他捐的每一个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就越发不凡;越简单,越显得不简单。正是他简单又坚定的志愿精神帮助了许多被贫困困扰的学生,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价值。人生的长短用时间计算,人生的价值用贡献衡量。我们应该弘扬志愿精神,提升自我价值。(论证分论点一。引用鲁迅名言,举郭明义事例。)
力做志愿者,推动社会进步。(分论点二。阐释力做志愿者的意义。与分论点一句式保持一致。)
“来的时候我们许下诺言,走的时候不要留下遗憾。”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志愿者毅然走进大山,向孩子们讲述大山以外的世界。他们的行动向社会各界展示了青春的另一种演绎方式,激励了更多青年人了解志愿服务,践行志愿精神,争当志愿者。还有许多志愿服务“润物细无声”:打造阡陌学堂在线支教平台,邀请各行各业精英在线支教;创办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宝贝们回家;在城市与农村参与社会治理,共创文明新风……志愿者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照亮了他人和世界,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前行。(论证分论点二。举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的例子来论证。)
力做志愿者,助力国家前行。(分论点三。阐释力做志愿者的意义。与分论点一、二构成排比。)
正如材料所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简单的话却也是中国梦内涵的一部分,而在国家身后,也有许多以玫瑰赠予祖国之人。就像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程开甲扎根戈壁大漠,无私奉献;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甘做隐姓埋名人30年,“水下长征”无怨无悔;还有黄大年也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为我国科研做出贡献……他们不也是为国为党,为社会,为人民的志愿者吗?(论证分论点三。引述材料,列举程开甲、黄旭华、黄大年等事例,此处事例有待商榷,但能回扣到“志愿者”话题上亦实属不易。)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是新时代的圆梦人。让我们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书写新时代的雷锋精
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力做志愿者,共圆中国梦。(总结全文,重申观点,照应题目及上文。)
倡议人:XXX
2021年3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