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孙德谕罢官往黔州(孙父曾牧此州,因寄家也) 苗发 中岁分符典石城,两朝趋陛谒承明。 阙下昨承归老疏,天南今切去乡情。 亲知握手三秋别,几杖扶身万里行。 伯道暮年无嗣子,欲将家事托门生。 [注]分符:谓帝王封官授爵,分与符节一半作为信物。典:掌管。伯道:指晋朝邓攸。邓攸避难时弃子保侄,后再无子嗣,死后学生为他服丧三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友人孙德谕告老还乡,诗人回忆孙德谕的仕途历程,曾受到两代皇帝的恩宠。 B.颔联中孙德谕的心情与陶潜在诗句“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表达的心情完全相同。 C.颈联写分别时的场面,用字凝练,对仗工稳,景象壮阔,时空交错,虚实结合。 D.尾联用典故,以晋朝邓攸之事言友人亦老而无子,只有远去万里之外的异乡投靠门生。 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6 分) 答案: 15.B(并不完全相同。孙德谕虽然思乡心切,但辞官后仍感到孤苦哀愁,后世难继,有悲观情绪;而陶潜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弃官后如释重负,归心似箭。) 16.对友人功成身退的赞誉之情。友人在中年时被委以重任,受到两代皇帝的恩宠,晚年辞官被批准,恩遇不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友人从此别去,以垂老之身远赴万里之外的黔川,诗人既有不舍又有担忧。对友人晚景凄凉的悲伤之情。友人只因父亲曾在黔川任职,于是去投靠异乡的门生,孤苦哀愁,后世难继。(每点2分,共6分。情感1分,分析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