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一中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D项,“词风豪放能寄托人的政治怀抱”错误,答非所问,不属于题干中的“密州地域文化特点”。故选D。)
2.B(B项,“湘西的古朴原始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错误,这里是将故乡生活与都市生活进行比较,清晰地意识到僻地、边城的弱势地位。故选B。)
3.D(A项,“最大差异在于南北方文化不同”错误,原文说的是“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这里强调的是《诗经》和《楚辞》的在于南北方文化上有区别,但原文并没有说是“最大差异”。B项,“南北方的气候条件对人的性格形成起着最关键的作用”错误,南北方的气候条件对人的性格形成起作用,但原文并没有说是最关键的作用。C项,“地域文化决定了……”错误,于文无据。相关信息倒数第二段“如果说,地域文化影响并决定该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那么,它也顺理成章成为文学重要而深厚的源泉”。故选D。)
4.①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并着重于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生命力量、优秀品格和民族精神。②在散文中以独特、全面、深入的视角,描述了湘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当地人的生存状态和古朴民风。③在小说中重视描写故事的地域背景,着重表现湘西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其中的精神内核。(第一点1分,另外两点各2分。)
5.“地域文化”这一概念的要素包括:①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等;②当地的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③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滋养出的当地民众的精神和品格。(第一点2分,第二点2分,第三点1分。)
6. (3分)D(没有对她愚昧麻木的揭示)
7. (3分)C(鲁镇完全落在寂静里,并不意味着她还有生活的希望)
8. (4分)①看热闹。宝儿死后因单四嫂子的哭声而出现的众人,尤其是蓝皮阿五之类,没事的时候凑热闹,有事的时候“整天没有到”,可见他们并不是真心想帮助单四嫂子,只是为了鉴赏单四嫂子的悲哀。②占便宜。他们大加搜刮单四嫂子仅有的值钱东西,所有帮忙的人都要吃饭,全不顾一个贫弱者的生死存亡。③冷漠无情。宝儿入殓时王九妈“不耐烦”“气愤愤”,以及众人吃过晚饭就回家都表明当时人情的淡薄。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9. (6分)①暗示人物命运。在“夫在从夫,夫死从子”的封建礼教桎梏下,单四嫂子完全失去了生存所依附的对象,她的“明天”注定是一个悲剧。②巧妙隐喻主题。“好心”的王九妈和“乐于助人”的众邻居,这群被社会驯服的冷血动物,无法创造美好的“明天”。③引发读者思考。“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给人以希望和期待,并引人思考“暗夜”是否能真正变成“明天”。
(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B(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11.D(“壕”文中指的是壕沟。)
12.D(D项,与原文不符。原文说“更历南北,并著。”)
13.(1)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戚继光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注意“劾”“通番”“按问”“旋”)
(2)谭纶向朝廷请功,戚继光为首功,刘显和俞大猷为次等功。皇帝为此事向天地和祖庙祭告拜谢,大加奖励和赏赐。(注意“上功”“首”“告谢”“叙赉”)
14.①军队训练严格;②根据地形摆阵法;③武器装备精良。(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
15. A(“比兴手法”错,没有“比”但是有“兴”)
16.(1)意境营造: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2分)②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2分)
(2)章法结构:①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1分)②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1分)
17. 答案:⑴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⑵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⑶《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 B(前面语句“史诗是一门古老的口头艺术”,突出强调“口头艺术”,所填句子应与“口头艺术”相衔接。C、D两项的主语是“传承至今靠的”,与前面内容衔接不当,首先排除。A项中“凭借口头吟唱的游吟诗人”,强调的是传播者“游吟诗人”,与前文衔接也不得当,排除A项。故选B。)
19.A(文中句子“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民间说唱艺人”的破折号,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A项,“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是对前面“杨利伟”的注释说明,所以这里的破折号表解释说明。B项,破折号前后是写作者由联想回到现实,所以这里的破折号表前后话题的转换。C项,破折号前列举美德,破折号后总结说明,所以此处破折号起总结上文的作用。D项,破折号后的内容是对前面“令人震惊”的进一步说明,所以此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故选A。)
20.D(A项,“艺人们的说唱技艺随着在这个过程中升华”句式杂糅,可以表达为“艺人们的说唱技艺随着这个过程升华”或“艺人们的说唱技艺在这个过程中升华”。B项,承前省略主语造成主语缺失,“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主语应是《格萨尔》;“使艺人们的说唱技艺....升华”的主语是“说唱艺人的旅行”。此外“广 为传播在高原之巅”语序不当,应为“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随着在这个过程中升华”句式杂糅。C项,承前省略主语造成主语缺失,“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主语应是《格萨尔》;“使艺人们的说唱技艺....升华”的主语是“说唱艺人的旅行”。“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语序不当。故选D。)
21.(5分)(上下联位置正确2分,排序正确3分)
上联: 白衣临险境,怀仁心,持妙术,悬壶济世显大爱。
下联:赤胆耀神州,担高义,施良策,送瘟驱疫立奇功。
(上下联语意及结构对应,根据对联末字要求仄起平收确定上下联位置。)
22.1.①最强调“私有”的东西是粮食(关键词:私有、粮食)②加了个“八”(关键词:八)③都是一个不断“分离”的过程(关键词:不断、分离)(每空2分)
四、写作
23.参照2020年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挥使,代理大宁都指挥使司事,召入京师任神机营坐营,品行很好。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佥浙江都司衔,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久,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
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抢掠桃渚、圻头。戚继光急忙赶到宁海,据守桃渚,在龙山把他们打败,追到雁门岭。倭寇逃脱后,趁机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消灭了他们的魁首,把其余的贼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而圻头的倭寇又再跑向台州,戚继光在仙居拦击,在路上的倭寇没有能逃脱的。戚继光先后九次作战都大获全胜,俘虏、斩首的有一千多人,烧死溺死的无数。
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温州打败了敌人。浙东被平定,戚继光提升了三级俸禄。福建、广东的匪徒流入了江西。总督胡宗宪行文使戚继光援助。捣毁了在上坊的贼窝,贼跑到建宁。戚继光回到浙江。
第二年,倭寇大举侵犯福建。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于是戚继光率军回福州,在平远台把功绩刻在石头上。
开始的时候,兴化城告急,当时皇帝已经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戚继光为副总兵。等到兴化城被攻陷,刘显的军队比较少,竖守在城下不敢攻击。俞大猷也不敢攻城,需要大军集合围困它。嘉靖四十二年四月,戚继光率领浙兵到了。于是巡抚谭纶命令戚继光率领中军,刘显率领左军,俞大猷率领右军,一起在平海攻击倭寇。戚继光率先进攻,其他两人着进攻,斩首二千二百,救回被掳掠的百姓三千人。谭纶向朝廷请功,戚继光为首功,刘显和俞大猷为次等功。皇帝为此事向天地和祖庙祭告拜谢,大加奖励和赏赐。戚继光开始由于进攻横屿的功劳,加封为都督金事,到了这个时候,晋封为都督同知,世世代代享受千户的待遇,于是取代俞大猷为总兵官。
戚继光交替经历了南方和北方,名声都很大。在南方立下赫赫战功,在北方专注防守。他所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带兵的人都遵守使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