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3-30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苏轼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①,有怀子由弟
    苏轼
    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
    无人可诉乌衔肉②,忆弟难凭犬附书③。
    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余。
    (注)①疲苶(nié):困惫。②乌衔肉:《汉书·黄霸传》记载,黄霸为颍川太守,派了一个年长的廉吏出外察访,嘱咐他要保密。这个廉吏不敢住宿邮亭,只好在路边弄饭吃,却被老鸦衔走了肉。黄霸得知后予以安慰。③犬附书:《晋书·陆机传》记载,陆机在洛阳,常靠一条骏犬和家里人往来传达书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烟雾来形容蝗虫的弥天塞地,秋田上的急雨也比不上它那样迅猛、密集。
    B.诗人揶揄官吏的新法清平之说,愤怒地自嘲是自己这个倒霉鬼带来了蝗虫之灾。
    C.诗人用典故表明因捕蝗劳作之苦,怀念子由,但山川相隔,寄书无由,更觉痛苦。
    D.虽然满腔义愤,欲诉无人,但诗人仍想要“理蝗余”,努力做好蝗灾的善后工作。
    16.请简要概括本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案】
    15.C.“因捕蝗劳作之苦”理解错误,根据诗题和颈联可知,苏轼用“乌衔肉”的典故是表明自己此次因捕蝗入山,风餐露宿,深感为吏之苦,欲诉无人,因而很想和苏辙谈谈。
    16.本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痛恨新法害民、积极为民做事的实干官员,又是一个心系亲人、内心痛苦需要倾诉的孤独者。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概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得抓住颔联中对新法的责问与自嘲、颈联中对子由的思念与渴望倾诉的心态、尾联中要清除蝗灾的心情,综合这几点,可以概括出答案。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意思是执行新法的官吏们自然是清正平和的,是我这个年老贫苦之人带来的灾祸。诗人揶揄官吏的新法清平之说,愤怒地自嘲是自己这个倒霉鬼带来了蝗虫之灾,表达了诗人痛恨新法害民的情感。
    “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附书。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余”意思是我辛苦的捕蝗劳作,只能在路边吃饭,思念着胞弟,可惜无法传递书信。可笑的是我就是如此的迂腐,如此的势单力薄,还想着治理蝗灾。诗人用典故表明因捕蝗劳作之苦,怀念子由,但山川相隔,寄书无由,更觉痛苦。虽然满腔义愤,欲诉无人,但诗人仍想要“理蝗余”,努力做好蝗灾的善后工作。可见诗人是一个积极为民做事的实干官员,又是一个心系亲人的人,内心痛苦无人可诉的孤独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