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是高考历史的重要考点,下面是高中历史老师给大家带来中国近代史考点专题解析,助力大家高效备战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总体特征】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争取独立、民主的反帝反封斗争不断发展。 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工业产生并发展;社会生活近代化。 思想:学习西方,救亡图存。 【阶段特征】: 1、1840(鸦片战争)——1894(甲午战争)变局与转型 政治上:列强侵略,中国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人民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经济上:列强商品输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近代工业先后出现,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经历了从地主阶级学器物到早期资产阶级学制度的发展。 2、1895(甲午战争)——1912(清帝退位)危机与觉醒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觉醒,掀起救亡图存高潮;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经济上:列强资本输出为主;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传播;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发展,产生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实业救国。 3、北洋政府统治:1912(民国建立)—1927(国民革命失败)动荡中萌新 政治上:北洋政府黑暗统治,军阀割据混战;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依然严重;新民主主义兴起;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经济上: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迅速发展;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又迅速萧条。 思想上:学制度向学思想转变、学西方向学苏俄转变、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转变。 4、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南昌起义)—1949(新中国成立)斗争中复兴 政治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通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由快速发展到走向萎缩,官僚资本逐渐膨胀,近代化艰难进行。 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并逐渐成熟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