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① 王安石 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 一水碧罗裁缭绕,万峰苍玉刻孱颜②。 旧游笔墨苔今老,浪走尘沙鬓已斑。 揽辔羡君桥北路,春风枝上鸟关关。 (注)①从皇祐三年(1051)初秋到至和元年春,王安石任舒州通判三年,后被调回京。诗人在京任参知政事时,他的同乡好友曾巩的弟弟曾宰(子翊)被派到舒州作掾吏。曾宰行前向王安石询问舒州的情况,王安石作了此诗。②孱颜:参差不齐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对句写舒州府掾从上任开始就过着清闲的生活,暗示了舒州官员懒散的工作作风。 B.颔联中,“碧罗”“苍玉”两词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舒州山清水秀的美景。 C.颈联中,“旧游笔墨”写出诗人在舒州时的生活情形,“浪走尘沙”表明时间的流逝。 D.尾联出句直抒胸臆,对句以景结情,烘托出曾子翊去舒州上任的愉快心情,韵味无穷。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6分) 答案: 15.A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A.“暗示了舒州官员懒散的工作作风”错误。诗歌的首联“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写舒州从上任开始就过着清闲的生活,暗示了舒州民风淳朴的特点。 16.①对舒州风景优美和民风淳朴的赞美之情;②对曾在舒州度过的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③对时间流逝,年岁已老而人生不易的感伤;④对曾子翊能去舒州任职的羡慕之情。(一点两分,三点六分)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本诗是作者对曾宰询问舒州的情况的回答之作。诗的首联“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是对曾宰将来到任情景的想象,作者曾在舒州任通判三年,所以熟悉当地的民风,这一句是说舒州民风淳朴,所以作为府掾,曾宰到任之后也无事可干,可以尽享悠闲,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舒州民风淳朴的赞美之情; 诗的颔联“一水碧罗裁缭绕,万峰苍玉刻孱颜”则是对舒州优美风景的赞颂; 颈联“旧游笔墨苔今老,浪走尘沙鬓已斑”怀念自己在舒州时的时光,曾经留在当地的题字等都已长满青苔,暗示时光流逝之快,如今时间流逝,年岁已老,让作者产生人生不易的感伤,同时也是对曾经的舒州生活的怀念; 尾联则作者从感伤中跳出,笔锋一转,“揽辔羡君桥北路,春风枝上鸟关关”表达了作者对曾子翊能去舒州任职的羡慕之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