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最重要的是聚焦考点,高中数学老师给大家带来2021高考数学二轮复习,7个专题及62个重要考点,一起来看吧! ![]() 牢记(7个专题以及62个重要考点) 专题一:函数与不等式 以函数为主线,不等式和函数综合题型是考点。 函数的性质:着重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这些性质通常会综合起来一起考察,并且有时会考察具体函数的这些性质,有时会考察抽象函数的这些性质。 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是贯穿中学阶段的一大函数,初中阶段主要对它的一些基础性质进行了了解,高中阶段更多的是将它与导数进行衔接,根据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x轴的交点位置,进而讨论与定义域在x轴上的摆放顺序,这样可以判断导数的正负,最终达到求出单调区间的目的,求出极值及最值。 不等式:这一类问题常常出现在恒成立,或存在性问题中,其实质是求函数的最值。当然关于不等式的解法,均值不等式,这些不等式的基础知识点需掌握,还有一类较难的综合性问题为不等式与数列的结合问题,掌握几种不等式的放缩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专题二:数列 以等差等比数列为载体,考察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关系,求通项公式的几种常用方法,求前n项和的几种常用方法,这些知识点需要掌握。 专题三:三角函数,平面向量,解三角形 三角函数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难度较小,选择,填空,解答题中都有涉及,有时候考察三角函数的公式之间的互相转化,进而求单调区间或值域;有时候考察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向量的综合性问题,当然正弦,余弦定理是很好的工具。向量可以很好得实现数与形的转化,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衔接点,它还可以和数学的一大难点解析几何整合。 专题四: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中,三视图是每年必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填空题中。大题中的立体几何主要考察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向量这一手段求空间距离,线面角,二面角等。 另外,需要掌握棱锥,棱柱的性质,在棱锥中,着重掌握三棱锥,四棱锥,棱柱中,应该掌握三棱柱,长方体。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应以证明垂直为重点,当然常考察的方法为间接证明。 专题五:解析几何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动点轨迹的探讨,求定值,定点,最值这些为近年来考的热点问题。解析几何是考生所公认的难点,它的难点不是对题目无思路,不是不知道如何化解所给已知条件,难点在于如何巧妙地破解已知条件,如何巧妙地将复杂的运算量进行化简。当然这里边包含了一些常用方法,常用技巧,需要学生去记忆,体会。 专题六:概率统计,算法,复数 算发与复数一般会出现在选择题中,难度较小,概率与统计问题着重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学生需学会能有效得提取信息,翻译信息。做到这一点时,题目也就不攻自破了。 专题七: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 这部分所考察的题目比较简单,主要出现在选做题中,学生需要熟记公式。 62个高频考点目录 一、集合、简易逻辑(4个) 元素与集合间的运算 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全称、特称命题。 充要条件; 二、函数与导数(13个) 1.比较大小 2.分段函数; 3.函数周期性; 4.函数奇偶性; 5.函数的单调性; 6.函数的零点; 7.利用导数求值 8.定积分的计算 9.导数与曲线的切线方程; 10.最值与极值; 11.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12. 证明不等式; 13. 数学归纳法。 三、数列(4个) 1.数列求值; 2.证明等差、等比数列; 3.递推数列求通顶公式; 4.数列前n项和。 四、三角函数(4个) 1.求值化简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①。函数图像变换;②。函数的周期性;③。函数的奇偶性;④。函数的单调性;3. 二倍角的正、余弦、辅助角公式化简 4.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 五。平面向量(3个) 模长与向量的积量积; 夹角的计算; 向量垂直、平行的判定 六。不等式(3个) 1.不等式的解法; 2.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化简、证明、求最值); 3.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3个)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3.点到直线的距离; 八、圆锥曲线(4个) 求标准方程; 求离心率; 弦长;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九、空间简单几何体(3个) 线、面垂直与平行的判定; 夹角与距离的计算; 三视图(体积、表面积、视图判断)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3个)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排列、组合的常用方法; 3.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 (系数与二项式系数、求常数、求参数a的值) 十一、概率与统计(6个) 抽样方法; 频率分布直方图; 古典与几何概率; 条件概率;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望值和方差; 线性回归方程与耗材估计。 十二、复数(3个) 复数的四则运算; 复数的模长与共轭复数; 复数与复平面的点的位置。 十三、框图(3个) 1.按流程计算出结果; 2.循环结构条件的判断; 3.程序语言的读取。 十四、极坐标与参数方程(2个) 1.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之间的互化; 2.参数方程的化简; 十五、不等式选讲(2个)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零点分段法)。 2. 利用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