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让之出塞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北征 裴让之① 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②惊。 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 高台朔风驶,绝野寒云生。 匈奴定远近,壮士欲横行。 出塞 王昌龄 骝马③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①裴让之:北齐河东闻喜人。东魏时曾任屯田主客郎中,又任高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等职。 ②烽燧:烽火,白天放烟报警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③骝马:长有黑鬣的红马,指骏马。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北征》是一首早期的边塞诗,写外敌入侵,送友人北征杀敌卫国,全诗洋溢着立功疆场的豪情。 B.《送北征》由眼前事想象壮士驰骋疆场,空间上远近交错,时空跳跃,充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C.《出塞》中勇武不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 D.《送北征》送壮士出征,预想战争结果,表现壮士慷慨赴敌的豪情;《出塞》回顾刚刚结束的战斗,塑造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 15.鉴赏“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惊”中“惊”的用字之妙。 16.《出塞》 是如何塑造英雄形象的? 答案: 14.B 15.“惊”拟人,外敌从大漠而来,向朝廷报警的烽火使关山吃惊、震动(心惊),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气氛\\渲染了外敌入侵,国家危亡的紧张氛围。 16.①意象运用:“骝马”“白玉鞍”“沙场”“铁鼓”“金刀”、未干的“血”等意象的使用,串联成战斗生活的画面,塑造英姿飒爽的英雄形象。②意境刻画:战场上空得寒冷月光,仍在旷野上回荡的城上催战的鼓声,构成慷慨悲壮的战场环境,烘托了英雄形象。③选材特点:不直接写战争过程,而是写战前战士骑骏马出征,斩杀敌人后血染战刀,烘托英雄形象。④侧面描写:“骝马新跨白玉鞍”,展示英雄的雄姿;采用“战罢沙场月色寒”的环境描写,烘托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写战争结束,鼓声犹在耳,宝刀血未干表现沙场健儿的精神抖擞与豪迈,塑造出一位英气勃勃、勇敢战斗的英雄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