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玼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弟书 [唐]柳玼 夫门第高者,可畏而不可恃。可畏者:立身行己,一事有坠先训,则罪大于他人。虽生可以苟取名位,死何以见祖先于地下?不可恃者:门高则自骄,族盛则人之所嫉。实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所以承世胄者,修己不得不恳,为学不得不坚。 夫人生世,以自己无能而望他人用,以己无善而望他人爱,无状则曰:“我不遇时,时不急贤。”亦犹农夫卤莽种之,而怨天泽之不润,虽欲弗馁,其可得乎! 予幼闻先训,讲论家法。立身以孝悌为基,以恭默为本,以畏怯为务,以勤俭为法,以交结为末事,以弃义为凶人。肥家以忍顺,保友以简敬。百行备,疑身之未周;三缄密,虑言之或失。广记如不及,求名如倘来。去吝与骄,庶几减过。莅官则洁己省事,而后可以言守法,守法而后言养人。 直不近祸,廉不沽名。廪禄虽微,不可易黎氓之膏血;楚榎①虽用,不可恣褊狭之胸襟。忧与福不偕,洁与富不并。比见门家子孙,其先正直当官,耿介特立,不畏强御;及其衰也,唯好犯上,更无他能。如其先逊处,处己和柔,保身以远悔尤;及其衰也,但有暗劣,莫知所宗。此际几微,非贤不达。 夫坏名灾己,辱先丧家,其失尤大者五,宜深志之。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淡泊,苟利于己,不恤人言。其二:不知儒术,不悦古道,懵前经而不耻,论当世而解颐,身既寡知,恶人有学。其三:胜已者厌之。佞己者悦之,唯乐戏谭,莫思古道。闻人之善嫉之,闻人之恶扬之,簪裾②徒在,厮养③何殊。其四:崇好慢游,耽嗜麴蘖④,以衔杯为高致,以勤事为俗流,习之易荒,觉已难悔。其五:急于名宦,昵近权要,一资半级,虽或得之,众怒群猜,鲜有存者。兹五不韪,甚于痤疽,痤疽则砭石可疗,五失则巫医莫及,前贤炯诚,方册具存,近代覆车,闻见相接。 夫中人以下修辞力学者则躁进患失思展其用审命知退者则业荒文芜一不足采。唯上智则研其虑,博其闻,坚其习,精其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苟异于斯,岂为君子! 【注】柳玭,唐末人,家族几代名臣皆以理家严谨闻名,有“言家法者,世称柳氏”之誉。①楚榎:施罚的刑具。②簪裾:显贵者服饰,借指显贵者。③厮养:贱役,指低贱者。④麴蘖:酒曲。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实艺懿行,人未必信 懿:美好的 B. 不可易黎氓之膏血 黎氓:百姓 C. 保身以远悔尤 尤:过失 D. 兹五不韪,甚于痤疽 韪:错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死何以见祖先于地下 以其无礼于晋 B. 以自己无能而望他人用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莅官则洁己省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不可恣褊狭之胸襟 蚓无爪牙之利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在这篇家训中告诫子孙后代,“门高”不慎,就会有坠先训,会为人所诟病,不要有安于逸乐、不学无术、妒贤嫉能等过失。这也正是柳家子孙世代高官却未流于贪鄙吝啬、骄奢淫佚的原因。 B. 作者承先人教训,讲求治家法则,以勤劳节俭为准则,把结交应酬放在最后,把违弃义理的人看作恶人,用忍耐恭顺的品格来丰厚家道,用简洁恭敬的态度来与朋友交往。 C. 作者告诫子孙正直为官,持身清廉,不可轻视百姓辛劳的血汗,不能自己心胸狭窄而为所欲为。这样廉洁虽不能与财富并存,但忧祸与福祉会相依相伴。 D. 作为家训中的代表作,本文情辞诚挚恳切,言简意赅。在表达忠、孝、礼、义、廉、勤、俭是立身之本时,也对人的品性进行了病状的分析和内心阴暗意识的解剖。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中人以下修辞力学者则躁进患失思展其用审命知退者则业荒文芜一不足采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亦犹农夫卤莽种之,而怨天泽之不润,虽欲弗馁,其可得乎! (2)懵前经而不耻,论当世而解颐,身既寡知,恶人有学。 答案: 14D 15B 16C 17. 夫中人以下/修辞力学者/则躁进患失/思展其用/审命知退者/则业荒文芜/一不足采。 18. (1)也好比农民马虎地耕种田地,(收成不好),却埋怨上天雨水滋润不够,即使想不挨饿,这可以做到吗! (2)对于古代经书懵然不知,却不以为可耻,谈论当今事物,就觉得愉快,本身既已浅陋寡闻,却厌恶别人有学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