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高中地理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知识点详解,帮助大家了解学习与复习的重点要点,掌握考点。 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本课标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几种常见的地貌;二是掌握并描述其景观特征。课标强调,地貌与“地形”概念基本通用,从成因入手划分不同的“地表形态”,如河流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等,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它们的地形地貌景观特征。针对前者,课标要求教师在处理地貌类型时,可以提及相应类型的次级地貌类型,并适当拓展形成原因,但不建议教师从成因入手构建教学体系,这取决于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难度区别;针对后者,课标要求景观的描述需要对地貌景观特征的形态和物质组成进行描述,如类型、规模、色彩特征、次级地貌组合等。 本条课标是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重要体现,特别强调以学生的野外或户外地貌景观的观察和初步理解等实践活动为核心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在野外观察、识别并描述当地的地貌;若无条件,教师可以通过图像、视频、模型帮助学生观察和识别不同的地貌。 第一部分:喀斯特地貌1.地貌的概念 2.喀斯特地貌的概念 3.喀斯特地貌的次级地貌类型 4.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域 过渡:徐霞客这次在我国美丽的喀斯特地区打卡,那么喀斯特地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地貌类型? 1.补充地貌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整体地貌有个宏观的认识,列举框架 2.通过教师引导阅读加幻灯片图像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剖析喀斯特地貌的概念,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3.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提出问题:喀斯特地貌有哪些次级地貌类型?如何形成?主要分布的省份有哪些? 4.通过幻灯片图像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剖析喀斯特次级地貌的概念(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进行讲述) 其中,穿插“石林的形成过程”、“喀斯特峰丛峰林的演化过程”两个板块的知识作为辅助知识 5.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先从整体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再引导学生总结出主要分布区 6.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的基本情况,分组讨论,阅读P68-P69活动题1—3,探究“天眼”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从大窝凼的气候地貌特点、基建工程优势和排水方面的优势三个方面做答) 阅读课本P66,并在课本上划出相应概念。 学生带着问题在视频中找出相关答案,并通过图片感知喀斯特次级地貌的景观特征。 学生通过图表思考问题,得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分布省份:云、桂、贵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综合分析“天眼”的选址 1.①气候:大窝凼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 ②地貌: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洼坑。 2.①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②场地构造稳定,开挖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好。 3.①喀斯特地质条件雨水易向地下渗透;天坑底部多裂隙,排水条件好。 该概念的解读需要细致,采用学生阅读,教师引导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掌握。 该视频在此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喀斯特地貌的概念有更深刻的剖析和补充,又对喀斯特地貌的次级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此处加上对次级地貌的概念作为学生了解的内容,但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其景观特征的判断。 辅助知识的穿插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时空概念的地理观。 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任务。 本题较为综合,知识框架较为复杂,适合用于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一方面尝试发散思维,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能力 第二部分:河流地貌 1.河流地貌的概念 2.河流地貌的次级地貌类型 第三部分: 1.风沙地貌的概念 2.风沙地貌的次级地貌类型 第四部分: 1.海岸地貌的概念 2.海岸地貌的次级地貌类型 1.补充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 2.通过教师引导阅读加幻灯片图像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剖析流水地貌的概念,理解不同河段流水作用方式不同,塑造出不同的次级地貌类型。 其中,对于难以理解的地貌类型,如牛轭湖的形态,教师通过现有形态推演其形成过程。 最后,补充黄河三角洲的典型生长现象。 1.通过幻灯片图像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剖析风沙地貌和次级地貌的概念(分为风沙侵蚀地貌和风沙堆积地貌进行讲述) 其中,通过视频加深学生对雅丹地貌的理解。 2.引导学生探究活动:阅读课本P73,小组讨论完成活动题1—3,并尝试总结归纳丹娘沙丘的形成过程。 每年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1.通过幻灯片图像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剖析海岸地貌和次级地貌的概念(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进行讲述) 此为书中未提及的内容,学生可进行补充 1.沙丘河谷的特征:此处河道弯曲,河谷宽而平坦,分布着河漫滩和沙洲。 2.该沙丘的沙源地在江心洲、河谷、河漫滩,原因在于: ①此处河道弯曲、泥沙沉积(地形因素,提供沙源) ②冬春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降水因素) ③冬春季气候干旱,多大风(风源) ④地表缺乏植被保护(人为) 3.结合沙源地和沙丘的走向可以判断出风向为东南风。 学生在幻灯片和教师语言的提示下积极思考,主动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