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1-12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七歌(其七)
    杜甫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注:“三年”指至德二载(757)至乾元二年(759)。杜甫因上疏营教房馆触怒肃宗而遭贬斥,时年四十八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两句点出主题:杜甫素有国世报国之抱负,却始终未得施展。如今年将半百,名未成,
    身已老,而且转徙流离,几乎饿死在“荒山道”。
    B.三四两句诗人追叙了困居长安时的感受:发现长安城中凭借父兄余荫,随手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致身早”深蕴着诗人对富贵的追求。.
    C.五、六句又回到现实,映现出诗人和“山中儒生”对话的镜头:身处异常窘困的境地,当然感叹自己不幸的遭遇,谈起的只是曾经的伤心往事。
    D.最后两句感叹:“鸣呼”直抒胸臆,诗人终止了他那悲愤激越的七首歌的吟唱,“仰视皇天白日速”,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
    15.冯至《杜甫传》中评论本诗是“响彻云霄的悲歌”。结合相关诗句简析悲情。(6分)
    答案:
    14.选B。
    【解析】“富贵应须致身早”中“致身早”,似是劝人的口吻,却深蕴着对当时长安出现“少年”“卿相”这种腐败政治的愤慨。并不是杜甫真的羡慕富贵、追求富贵。应该理解为愤激、嘲笑之意义。
    15.①悲在沉郁顿挫的真情。结合杜甫诗风或七八两句。②悲在壮志未酬身已老。结合一二两句诗。③悲在少年卿相的政治腐败。结合三四两句。④悲在自身被贬的磨难遭际。结合注释和五六两句。⑤悲在旧相识的沦落山野。结合五六两句。(能分析出至少三点即可得6分。其中结合诗句内容1分、概括悲情1分,每点2分。)
    鉴赏
    此诗开头使用了九字句:“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浓缩《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意,抒发了身世感慨。杜甫素有匡世报国之抱负,却始终未得施展。如今年将半百,名未成,身已老,而且转徙流离,几乎“饿死填沟壑”,怎不叫他悲愤填膺!六年后杜甫在严武幕府,曾再次发出这种叹穷嗟老的感慨:“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莫相疑行》)其意是相仿的。
    次句“三年饥走荒山道”,把“三年”二字缀于句端,进一步突现了诗人近几年的苦难历程。“三年”,指至德二载(757)至乾元二年(759)。杜甫因上疏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而遭贬斥,为饥饿驱迫,在“荒山道”上尝够了艰辛困苦。
    四句,诗人追叙了困居长安时的感受,全诗陡然出现高潮。十二年前,杜甫西入长安,然而进取无门,度过了惨淡的十年。他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达官贵人,发现长安城中凭借父兄余荫,随手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长安卿相多少年。”这不能不使诗人发出愤激之词:“富贵应须致身早。”“致身早”,似是劝人的口吻,却深蕴着对出现“少年”“卿相”这种腐败政治的愤慨。这和他早年所写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显然同属愤激之言。
    六句又回到现实,映现出诗人和“山中儒生”对话的镜头:“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诗人身处异常窘困的境地,当然感叹自己不幸的遭遇,因而和友人谈起的都是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忧国忧民的“怀抱”无法实现,自然引起无限伤感。
    第七句“呜呼七歌兮悄终曲”,诗人默默地收起笔,停止了他那悲愤激越的吟唱,然而思绪的巨潮如何一下子收住?“仰视皇天白日速”,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这时,一种迟暮之感,一种凄凉沉郁、哀壮激烈之情,在诗人心底涌起,不能自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