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李商隐《曲江》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译文)

http://www.newdu.com 2020-12-28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李商隐
    曲江(①
    李商隐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②,老忧王室泣铜驼③。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注]①曲江:唐代长安最大的名胜风景区,安史乱后荒废。唐文宗颇想恢复升平故事,于大和九年二月派神策军修治曲江。十月,赐百官宴于曲江。甘露之变发生后不久,下令罢修。本诗作于甘露之变后的第二年春天,当时宦官专权的局面并没有政变。②西晋陆机因被宦官孟玖所馋而受诛,临死前悲叹道:“华亭(陆机故宅旁谷名)鹤唳,岂可复闻乎?”③西晋灭亡前,索靖预见到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着意渲染曲江的荒凉凄厉的景象,在对前朝遗迹的描写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现实政治感喟。
    B.颔联“不返”“犹分”的对照中,显现出一幅荒凉冷寂的曲江图景,寄寓着诗人升平不返的深沉感慨。
    C.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不仅使不便明言的情事得到既微而显的表达,而且加强了全诗的悲剧气氛。
    D.本诗通过对时事的感受写伤春之情,大唐的春天已经过去,自己的春天遥遥无期,怎能不使人感伤?
    2、本诗出色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两例简要分析。
    答案:
    1、A A.“在对前朝遗迹的描写中”错,作者感叹的唐朝的现实,“平时翠辇过”指的是事变前文宗车驾出游曲江的情景;“子夜鬼悲歌”则是事变后曲江的景象。
    2、诗人在诗中借曲江今昔对比抒写国家残破的伤痛。首联“平时翠辇过”与“子夜鬼悲歌”,描述了甘露之变前后迥异的曲江景象,在荒凉凄厉的景象中暗示出事变的残酷与血腥;颔联在“不返”“犹分”的鲜明对照中,显现出一幅冷寂、萧索的曲江图景,蕴含着无限沧桑今昔之感。
    【翻译、
    放眼极望不见太平时皇帝车驾经过,空自在夜半时听到冤鬼的悲歌。不再有御驾载来倾国倾城的美女,玉殿旁的御沟依旧分来下苑清波。那被杀的陆机回忆起华亭听到鹤唳,像临老的索靖为担忧王室而泪洒铜驼。天翻地覆的巨变虽然已使人心摧魂折,比起伤春的悲恨这般感慨还未算多。
    此诗概述曲江前后之事,运用子夜鬼歌、华亭鹤唳等典故,曲折地反映了甘露之变士大夫被宦官惨杀的政治现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极度的怆痛之情。全诗主旨在结尾二句点出,表达作者对唐王朝前途和命运的担忧,寄托深远,感慨无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