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高中生物老师给大家带来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知识点归纳,2021年高考生必看! ![]() 1.实验原理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反应原理:淀粉淀粉酶――→麦芽糖 碘↓液碘↓液 蓝色无蓝色出现 ②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反应原理(用反应式表示): ![]() [深度思考] (1)为什么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提示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底物是H2O2,H2O2在高温时分解,这样实验中就存在两个变量,使实验结果受到干扰。 (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能否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实验产物? 提示不能。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而该实验需严格控制不同的温度。 (3)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提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淀粉水解程度。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整个实验过程中,除温度或pH之外,其余的变量为什么相等或相同? 提示实验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样可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5)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为什么一定不能颠倒顺序? 提示若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颠倒顺序,会在调节温度或pH的过程中,酶先将底物分解,导致实验失败。 [归纳整合] 1.用梯度法确定酶的最适温度和pH 设计思路:常用“梯度法”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pH),设计实验时需设置一系列不同温度(或pH)的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酶促反应时间最短的一组所处的温度(或pH)即为最适温度(或pH)。相邻组间的差值(即梯度值)越小,测得的最适温度(或pH)就越精确。 2.酶实验探究的两种方法 (1)试剂检测探究酶的本质 ①设计思路:从酶的化学本质上来讲,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在高中教材中常见的一些酶,如淀粉酶、蛋白酶等,其本质都是蛋白质。所以,对酶本质的验证常常是变相地考查蛋白质的鉴定方法。因此,使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即可。 ![]()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