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节选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 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 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节选自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 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 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锣!”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温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节选自夏衍《包身工》) 12.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文用“风和日丽的下午”“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来烘托气氛,写出了听众对即将到来的演讲的期待,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渲染和铺垫。 B. 梁文刻画梁任公形象,有肖像描写、神态描写,也有动作、语言和细节描写,作者虽是用白描的方式,但主人公的形象却跃然纸上。 C. 夏文呈现了一个生活场景,真切细致地描绘了包身工们肮脏、污浊、恶劣的生活状况,冷峻的描写里包孕了作者的同情和悲悯之心。 D. 夏文着重描述的包身工像“猪猡”一样的生活,既是对造成这悲惨状况的社会的控诉,同时也是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 13. 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梁启超和“包身工”的形象。 【答案】 12. D 13. 梁启超:是一个短小精悍、稳健潇洒、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的先生(或学者)。“包身工”:是一群“猪猡”一样,被折磨得迟钝麻木、没有一点青春、美丽、尊严的年轻女工。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D项,“同时也是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叹息”错。结合文中关于包身工的描写“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温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表达的就是对包身工的同情,对造成这悲惨状况的社会的控诉,没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鉴赏人物,就要结合对人物的描写来概括。 先看强启超的形象,首先确定他的身份,是“先生”或者“学着”,然后看对他的描写,“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这是作者初见梁启超的印象,可以概括出:短小精悍、稳健潇洒。再看他演讲时的语言,“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可以概括出: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 再看包身工的形象。“芦柴 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锣!”“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这是一群被称作“猪猡”的年轻女工,她们的居住环境恶劣,工作强度极大,“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可见她们已经被折磨得迟钝麻木、没有一点青春、美丽、尊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