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杜甫《西阁夜》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http://www.newdu.com 2020-12-22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杜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西阁夜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安史之乱结束后,诗人移居夔州西阁。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③无衣,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此处代指同甘共苦的将士。
    5.古人认为“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一句中的“恍惚”“逶迤”十分传神,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恍惚”写出了寒山夜幕时分,烟雾迷离,难以捉摸。“逶迤”写出了白雾弥漫,绵延曲折。营造了清冷迷蒙的氛围。“恍惚”也隐含作者寓居他乡,内心苍凉悲苦。(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赏析。1)本义。“恍惚”是迷离、难以捉摸的意思,“逶迤”是道路、河流曲折蜿蜒。2)语境义。首联翻译:寒山夜幕时分,烟雾迷离,难以捉摸,白雾弥漫,绵延曲折。这里用“恍惚”来写寒山夜幕时烟雾的状态,用“逶迤”来写白雾的形状,把迷蒙的、抽象的景物写出情感,写出形状,“寒”“夜”点明了环境和时间,整体上营造了迷蒙、冷寂的氛围。一切景语皆情语,“恍惚”“逶迤”不仅写出了烟雾、白雾的状态,更是暗写作者内心,结合背景,作者内心充满了寄寓他乡的愁苦和悲凉,如同这烟雾、白雾一般漂浮不散。
    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所描绘的画面。(3分)
    【答案】空寂的山中,不时传来凄厉的风吹落山石的声音;夜深了,楼阁内一片静寂,清凉的月光照进门内。(大意正确,符合诗意,有所联想,语句顺畅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翻译。抓住句子中的景物,结合诗歌的氛围和主题,进行合理的联想,进行细致的描绘。示范:山中空虚,没有其他景物,大风直接击打在石头上,发出撞击声,楼阁中静谧无声,月亮洒下清辉,照入门中。
    7.结合注解①和颈联尾联的内容,谈谈作者在本诗中所抒发情感。(2分)
    【答案】本诗颈联借典故抒情,重门击析,暗喻战事;“无衣”“同袍”,同甘共苦,以待战事。诗歌尾联用“时危关百虑”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纷乱的忧虑,对家国百姓命运的关切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主题。1)颈联和尾联的翻译:听到巡夜者敲梆子的声音,这是建了重重门户,夜晚进行巡更,这可怜的人啊,你的同袍们都在哪住宿呢。时局危难心中忧虑万千,盗贼还是存在啊。2)赏析。“击柝”出自《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无衣”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从手法上看,都属于引用典故。重门击析,暗喻战事;“无衣”“同袍”,同甘共苦,以待战事。写出了当时时局的危难。“关百虑”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于家国百姓的忧虑之情,是直抒胸臆,情感浓郁鲜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