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鹤鸣亭 辛弃疾 林下萧然一秃翁,斜阳扶杖对西风。 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贵由来色是空。 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强笑伴儿童。 客来闲说那堪听,且喜新来耳渐聋。 15.下列对这首诗解释及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林下即山林田野,借指退隐的地方;秃翁即秃发之翁、老翁,是诗人自谓。 B.斜阳寓意宋王朝日薄西山,“扶杖对西风”包含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C.在佛教中,有形之万物为色,其为因缘所生,本非实物,故称为“色空”。 D.洗心意为洗却一切尘心,与上句中“色是空”和后面的“佛祖”语义相联。 16.诗人“耳渐聋”,为什么却说“且喜”?全诗写出诗人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 15.B【解析】“斜阳寓意宋王朝日薄西山”属过度解读,“包含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错误,由首句中 “萧然”一词及后文可以看出诗人退隐山林田野,悠闲脱俗。 16.前句中的“客”指俗客,“闲说”当指说尘世功名富贵之事,而作者听不下去,所以对自己双耳渐聋感到欣喜。(2 分)全诗写出诗人悠闲脱俗、心如止水、淡于功名富贵、虔心向佛、欢乐无忧的隐者形象。(“隐者形象”2 分,任意两个特点 2 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