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杜甫《去矣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11-19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杜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去矣行①
    
杜甫
    
君不见鞲②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③,岂可久在王侯间。
    
来试囊中餐玉④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注]①755年,杜甫任右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不蒙采录。欲辞职去,作《去实行)”。②籍:放鹰人所著的臂衣。③厩颜:犹厚颜。④餐玉:服食玉屑。古代传说仙家以此延寿。语出(魏书,李先传》:“每黄古人餐玉之法,乃采访蓝田,躬性攻掘……预(李预)乃推七十枚为屑,日服食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君不见”和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引出宏大场景,极富警醒意味。
    B诗人以维魔借喻有志君子,“饱”指得到朝廷重用。“飞掣”则比喻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C.诗人以“堂上燕”喻攀附权责的小人,和“鞲上鹰”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自己不甘为燕的志向。
    D.诗中杜甫要辞官的原因有二:一是自己是山野村夫,心胸宽广:二是自己没有厚脸皮,法违心做事。
    16.本诗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及诗人的生平经历简要分析。(8分
    答案:
    15. A(两首诗“君不见”的作用不一样,本诗中的作用是“转入议论或者抒情”)
    16.①最后两句用典,看似洒脱狂傲的背后实则是诗人怀才不遇的伤痛。②诗人不愿做趋炎附势的小官,但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因而想辞官不做,学仙人那样到蓝田山上“餐玉”隐居修行。(每点3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