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元好问《外家南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http://www.newdu.com 2020-11-19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元好问
    外家①南寺
    元好问②。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注:①外家:作者自幼过继给叔父,“外家”当指叔父的岳丈家。②元好问:金末元初诗人,金末时期沦为亡国奴,矢志不仕,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他才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此诗作于回乡不久。“去国”即故国,指已覆灭的金朝。“衣冠”,士大夫、官绅,元氏家族曾几代为官。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梧桐繁盛丰茂,但满园的瑟瑟秋风、滴滴秋露依然让诗人感觉到深秋已悄然来临;描写前扬后抑,视觉与触觉相结合,渲染一种悲秋氛围。
    B.颈联先用自然界地理上高下易位的变化,暗指国破家亡;然后与后一句眼前萧瑟秋景相映衬,虚实相生,沧桑之感中更增沉郁之情。
    C.诗的后四句侧重叙事,从“衣冠”到“布衣”,地位悬殊;从少年到白头,岁月漫长,时空强烈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巨大的悲痛。
    D.这首诗既善于运用富有内蕴的意象呈露内心情感世界的震颤,又善于在慷慨悲昂的叙述中寓含深刻丰富的议论,使人强烈感受到诗人内心强烈而复杂的情感。
    16.尾联“依旧”二字看似等闲,却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D(叙述特点应为“平和冲淡”。)
    16.一是叹人生历程,诗人从外家南寺“僧窗借榻眠”,开始读书生涯,辗转二十多年后,又回到外家南寺,“依旧僧窗借榻眠”,人生仿佛画了一个圆圈,一切又回到原点。二是发人生感喟,诗人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位匆匆过客,经历了人世间各种变迁,从“衣冠”到布衣,从少年到白头,地位与青春皆不再“依旧”,蕴涵着诗人内心巨大怆痛之情。三是表忠贞信念,以前是金庭臣民,现在金庭虽亡,自己“依旧”不改忠于金庭的初衷,体现了他矢志不仕的民族气节。(1点2分,3点6分)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