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借史咏怀,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充分地表现了其对黑暗政治、强暴势力的憎恶和铲强除暴的愿望。 B.全诗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提剑出京、易水送别、登车飞驰、刺秦惜败几个场面,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 C.全诗有详有略,大部分篇幅都用来写荆轲之行,以此着力渲染荆轲不畏强暴、义无反顾的慷慨悲壮之举。 D.诗歌最后四句批评荆轲剑术不精,功败垂成,千载留恨,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别具一格。 15. 诗歌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来塑造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歌最后四句批评荆轲剑术不精”错误,作者表达的是对荆轲功败垂成惋惜之情而非批评。故D错误。 15. (1)动作描写。“提剑出燕京”“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表现了荆轲急公好义,勇往直前。(2) 侧面描写。“豪主正怔营”,侧面写出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风云变色的虎威。 (3) 环境烘托。“素骥鸣广陌”“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了荆轲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 (4)夸张手法。“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写出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答到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