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高中政治新教材习题精解专栏:必修2 经济与社会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http://www.newdu.com 2020-11-12 “高中思政教研”公众号 李海 参加讨论
新教材专栏|新教材演练|必修2 经济与社会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12019年9月26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提供了具体路径。某地农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收入,并且加入村里组建的专业合作社工作,收入颇丰。这两种收入分别属于
    ①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              
    ②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③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④按土地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①④:某地农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收入,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并且加入村里组建的专业合作社工作,收入颇丰,这是按劳分配,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①④符合题意。②: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收入不是按劳分配,专业合作社工作收入不是按资本要素分配,②错误。③: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收入不是按资本要素分配,专业合作社工作收入不是按劳动要素分配,③错误。故本题选D。
    2.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下列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徐某出租土地经营权所获得的收入      
    B.王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
    C.李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D.张某担任民营企业经理获得的年薪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配方式。A:徐某出租土地经营权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A不符合题意。B:王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属于公有制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B符合题意。C:李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C不符合题意。D:张某担任民营企业经理获得的年薪,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蛋糕”要不断做大,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下列措施中能体现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有
    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补助标准         
    ②扩大财产性收入,增加居民所得
    ③2019年末,多省调高最低工资标准       
    ④个人所得税实行专项附加扣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①④: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①④正确。②:“扩大财产性收入,增加居民所得”属于初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而且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②排除。③: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③排除。故本题选B。
    4.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出租(转包)、入股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获得的收入属于
    A.按生产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需分配
    【答案】A
    【解析】A: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A符合题意。B: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题中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B不符合题意。C:题中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不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C不符合题意。D:“按需分配,每个人想要什么就分配什么,想要多少就分配多少”这是共产主义的最终理想化分配方式,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5.股权激励已经成为企业网罗并留住核心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今天,不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整体渐趋“常态化”,而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在制度改善和政策驱动下呈现“提速”迹象。企业实现股权激励
    ①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按劳分配制度          
    ②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要求
    ③能有效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                
    ④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在今天,不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整体渐趋“常态化”,而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在制度改善和政策驱动下呈现“提速”迹象。企业实现股权激励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要求,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②④符合题意。①:股权激励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不是完善按劳分配制度,排除①。③:商业保险能规避风险,股权激励不能有效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③错误。故本题选C。
    6.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以下内容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是
    ①农民承包村集体的土地通过劳动创造所得的收入
    ②规模化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通过管理所得的收入
    ③国有控股企业工人所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④某工程师以专利技术人股获得的分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农民承包村集体的土地通过劳动创造所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与题意不符,排除①。
    ②④: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通过管理所得的收入以及工程师以专利技术人股获得的分红均属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②④选项符合题意,入选。③:国有控股企业工人所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与题意不符,排除③。故本题选C。
    7.2019年区块链技术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块链技术具有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作为交易双方信任的媒介,区块链给了市场经济一种新的交易方式。由此可见,区块链技术有利于
    ①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                   
    ②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③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消除经济波动和混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区块链技术具有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作为交易双方信任的媒介能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健全社会征信体系,①②符合题意。③:区块链给了市场经济一种新的交易方式,没有体现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③不符合题意。④:任何工具和交易方式都不能消除经济波动和混乱,④说法有误。故本题选A。
    8.下表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据此判断
    ①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②财产性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③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来源呈现多样化      
    ④我国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通过表格中的数据不能得出该结论,表格中没有阐述居民收入与经济的关系,①排除。②:表格中,2019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2元,其中财产净收入为2209元,占比约为10.4%,可以看出财产性收入不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②错误。③④:表格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含有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以及转移净收入,这表明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来源呈现多样化,我国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9.按官方统计标准,中等收入群体是指三口之家收入在10万到50万之间。目前我国这一群体的规模大约为4亿人左右,约占总人口数量30%。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需要
    ①消除人们的收入差距              
    ②提高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③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④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比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而不是完全消除这种差距,①错误。②③:题目中,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需要提高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同时要努力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②③正确。④: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比率是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提高,且单纯提高税率的做法不能起到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的作用,也就起不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的作用,④排除。故本题选C。
    10.小李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他业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收入。小李的工资收入和转让发明专利的收入的不同之处是
    ①前者是按劳分配,后者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前者是转移性收入,后者是财产性收入
    ③前者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后者是按资本要素分配
    ④前者是劳动性收入,后者是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配方式。①:小李是国有企业员工,其工资收入是按劳分配,转让业余时间获得的发明专利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①正确。②:前者是按劳分配,不是转移性收入,②错误。③:前者是按劳分配,不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后者是按技术要素分配,不是按资本要素分配,③错误。④:前者是按劳分配,属于劳动性收入,后者是按技术要素分配,属于财产性收入,④正确。故本题选C。
    11.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下列选项中,属于再分配方面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有
    ①个人所得税       
    ②社会保障    
    ③转移支付       
    ④最低工资标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②③: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收入分配的过程,故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以及转移支付均属于再分配方面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①②③正确。④: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属于初次分配,④排除。故本题选C。
    12.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以下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有
    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月工资和奖金       
    ②股金分红、技术股份分红和房屋租金
    ③农民出售各种农产品获得的收入           
    ④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所得的利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这两个选项属于劳动收入,不是财产性收入,①③排除。②④: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所获得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可见,股金分红、技术股份分红和房屋租金,④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所得的利息,属于财产性收入,②④正确。故本题选C。
    13.2019年6月17日,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共造成13人死亡,226人受伤。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过程中,灾区人民得到了来自社会保障制度的巨大支持。以下属于社会保障制度范围的是
    ①银行为受灾群众办理储蓄兑现          
    ②我国政府财政救济拨款
    ③国外政府和个人直接提供救援物资      
    ④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慈善救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势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的越来越广泛的作用。②④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范围,符合题意。①:银行为受灾群众办理储蓄兑现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范围,①不合题意。③:国外政府和个人直接提供救援物资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范围,③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
    14.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全面而深刻的制度变革,实现了从部分覆盖走向全民福祉的发展目标。但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
    ①大幅提高社会保障给付水平           
    ②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差距
    ③通过社会慈善捐款,增加社保基金     
    ④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权利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①:社会保障水平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不能“大幅提高”,①错误。②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差距,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权利责任,②④正确。③: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国家,而“社会慈善捐款”的主体则是社会各界,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5.您听说过“社区食堂”吗?目前,威海市共有10处已建成或在建的社区食堂,主要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用餐优惠服务。社区食堂突出公益属性,兼顾微利。“社区食堂”是
    ①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②对优抚对象实行的特殊保障
    ③社会福利与民生工程              
    ④社会保障体系的最核心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题目中,社区食堂突出公益属性,兼顾微利,“社区食堂”是社会福利与民生工程,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①③正确。②: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有特殊贡献者及其家属提供褒扬和优惠性质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制度,显然,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②。④: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核心内容,排除④。故本题选B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同学利用假期围绕“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的课题进行游学调研,以下是他的发现。
    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回答:
    (1)针对该同学出国游的感慨,你如何回应?
    (2)为什么我国的社会保障能为百姓撑起一把“幸福伞”?
    【答案】(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社会保障水平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得到提升,但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考虑并适应目前的国情。同时,我国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成覆盖全面、城乡统筹、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2)社会保障是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基本生活权利。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发挥社会互助功能,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解析】本题以某同学围绕“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的课题进行游学调研发出的感慨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材料中,该同学通过观察发现,英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发达,于是感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是很发达,故主要可以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考虑并适应目前的国情即可。
    (2)材料中,该同学回国后调查发现,2019年我国这些“福利红包”提前向百姓发放:养老金实现“15连涨”、高血压和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大幅提升,故一方面,可以从社会保障是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基本生活权利的角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从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拟定的下列观点(摘选),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面对面采访等途径进行收入分配与财富分配的社情民意调查。结果如下:
    结合表中信息和所学“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为我国的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解析】本题以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面对面采访等途径进行收入分配与财富分配的社情民意调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与社会》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结合表中信息和所学“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为我国的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解答本题可以从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消除贫困等角度思考分析。
    17.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对就业困难人员及时提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确保他们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知识,说明全体人民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答案】发展生产,完善政策,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分配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收入差距;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到人民生活有保障。
    【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必要的帮助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所学经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根据材料的表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就业困难人员及时提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确保他们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故可以从发展生产,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分配制度,建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百年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直是关系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大事。让千千万万老年人生活安心、舒心、顺心,始终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把老年人福祉记挂在心,一项项惠老政策陆续出台、一处处为老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带给老年人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我国已建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6.38万个、各类养老服务床位746.3万张全国养老机构以内设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等不同形式提供医疗服务的比例达到93%;高龄津贴制度已实现全国省级层面全覆盖,30个省份建立了养老服务补贴制度,29个省份建立了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民政部数据显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现已覆盖全部城镇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今后,民政部门将牵头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保障制度,积极为低收入、高龄、独居、残疾、失能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大力支持各地发展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互助养老设施,满足农村老人养老“离家不离村”的需求。
    (1)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把老年人福社记挂在心?
    (2)运用社会保障的知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发挥作用,更好实行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答案】(1)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符合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一;③符合共享发展新理念,有利于带给老年人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①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②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③要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④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本题以养老问题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养老服务产业及设施设备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把老年人福祉记挂在心?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的主体是党和政府,试题设问指向的是“老年人福祉记”,考生可结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富裕、政府的经济职能、共享发展新理念等知识角度分析作答。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保障的知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发挥作用,更好实行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健全社会保障的对象、原则和要求。考生整合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对象:每个公民;原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求: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