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宋史·辛弃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http://www.newdu.com 2020-11-10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宋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金主亮死,耿京聚兵山东,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奉表归宋,改差江阴佥判。孝乾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尝摄帅,每叹曰:“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至是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镪至五十万缗,榜曰“备安库”。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籴于广,今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粜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籴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歹望端坐“闽王殿”。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也。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素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B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C.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D.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拟字,女子不可拟字。名、字和号一般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
    B.绍兴:南宋皇帝赵构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提点刑狱:宋代特有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对本路的各级官员实施监察。
    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又被称为曲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12.以下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行事果断,深明大义。金主完颜亮死后,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辛弃劝告时任掌书记的耿京赶紧做决断归顺南宋。
    B.辛弃疾心系百姓,治理有方。他担任滁州知州时,适逢滁州遭遇战火,民生凋敝。他先后出台了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训练民兵等政策。
    C.辛弃疾在福州处理政务时,面对福州依临大海、盗贼猖獗、府库空虚的现状,镇定自如,冷静应对,大胆构想了很多措施,并取得了实效。
    D.辛弃疾爱才惜才,他奏请皇上赏赐银绢来厚葬吴交如,不顾流俗为朱熹写文痛悼等行为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4分)
    (2)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4分)
    14.辛弃疾想如何解决福州盗贼之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3分)
    答案:
    10.B(“士人”做主语,前面断开,排除C.D项。“察之”“信然”的主语都是“辛弃疾”,排除A项。原文翻译为:在长沙为帅时,有士人投诉考试官胡乱录取了第十七名《春秋》答卷,辛弃疾查出事实确实这样,索取第二榜的《春秋》答卷反复审阅,启封一看,名字是赵鼎。)
    11.A(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便可拟字。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12.B[A项错在“张冠李戴”,时任“掌书记”的是辛弃疾而不是耿京。C项有两处错误,一是“已然未然”,由“急缓奈何”可知当时并未“盗贼猖獗”;二是“误解词语”,“镇静”的意思是“安抚(百姓)”,而不是他自己“镇定冷静”。D项“时序错乱”,“诏赐银绢”当在“厚赙”之后;且非“奏请皇上”,而是“言于执政”。]
    13.(1)留守叶衡非常器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充满正气、有雄才大略。(重点实词:雅、重、荐,各1分。句子通畅计1分。)
    (2)于是辛弃疾请求辞官回家。(后来)晋升枢密都承旨,未赴任就去世了。(重点实词:丐、祠归、进,各1分。句子通畅计1分。)
    14.①他致力于安抚百姓,积累大量钱财。②到广南买粮,秋天价贱时,用备安库的钱买粮,以备有患。③想造万套铠甲,招募军队并严格训练。(每点1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