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③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④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斗柄:指北斗七星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形似杓柄。④行朝:迁徙不定的朝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颈联形象地写出酒化客泪及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16.方回在诗集《瀛奎律髓》中将本诗编入了“忠愤”类。请结合全诗分析其缘由。(6分) 答案: 15.C(.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 16.①忠:诗人为逃避战乱而“野泊”,只身乱离,却还“欲问行朝近消息”,心系朝廷,表现其对国家之忠。 ②愤:愤时局动荡,兵荒马乱,使自己被迫成为“逋逃病客”,欲归而不得。愤“群盗尚纵横”,内有贼臣当道,外有金兵人侵,导致政权不稳、国家不安,虽欲问消息而无由。(每点3分,大致意思符合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