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长征胜利万岁是一篇回忆录,通过一些具体场面和细节记录长征胜利这一重大历史时刻。下面是高中语文老师给大家总结的本文相关知识点、考点精练,帮助大家拓展知识,学习与提高。 一,字词知识: 1.词语积累 ![]() 2.文化常识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通常称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或者称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唐尧、虞舜。 3,走近作者 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是中共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红军长征中,杨成武率红四团为前锋,强渡乌江,攻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开山劈水,过关斩将,屡立奇功。 他作战善用奇兵,以奇制敌,以奇制胜。抗日战争中,他调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率“雁翎队”于江河湖泊,创“地道战”于平原阡陌,日军望之披靡。 长征中的“飞夺泸定桥”,是杨成武将军作战生涯中的成名之战。 泸定城内刘文辉军退出时,沿街放火,红军一过桥北,一面向刘军追击,一面救火。不一会儿红军大部队由北岸冷碛攻来,把从泸定县撤退的刘军包围缴械了。 飞夺泸定桥之战,令杨成武记忆更深的不是夺桥,而是夺桥前的飞奔。 ![]() 二,考点精练: 1.这篇回忆录通过一些具体场面和细节记录长征胜利这一重大历史时刻,请依据文本内容,填出下面导图的空缺部分。 答案 ①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人 ②参加全军干部会议 ③聆听毛主席讲话 2.课文中说,红军“度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艰难岁月”,根据课文内容,特别是毛主席的讲话,对长征的艰辛加以概括说明。 答案 (1)历时长。从瑞金算起,十二个月零二天,共三百六十七天。 (2)地域广。走过了闽、粤、湘、赣、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 (3)行程远。走了二万五千里。 (4)路途险。历经万水千山,特别是跨过巍巍雪山,穿过茫茫草地。 (5)军情急。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 (6)条件差。缺衣少食、武器装备落后。 3.请结合“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句话体会长征胜利的意义。 答案 这句话运用三个喻体(博喻)分别形象地揭示了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1)长征是宣言书,它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等辈围追堵截阴谋的破产。 (2)长征是宣传队,它向沿途十一省的百姓乃至全国人民宣布,只有红军,才是解放人民的救星。 (3)长征是播种机,它沿途播撒的革命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 4.文章记录了长征胜利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并融入了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来表达感受,请找出有关典型例句,加以认真体会。 (1)是的,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现在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答案 前面的议论指出了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经历的千辛万苦,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以“但是”转折后,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长征胜利后的兴奋、激动之情。 (2)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雪山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难日子里我们都惦念苏维埃。如今,在陕北吴起镇的窑洞门口,终于又见到了这个名字! 答案 主要借助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苏维埃”的时刻惦念、一往情深,更体现了如今再次见到的激动之情。 (3)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但是我们也付出了代价。 答案 这段议论兼抒情的文字既指出了这一仗的意义、价值,宣告了敌人的失败,长征的胜利,同时也抒发了“我们也付出了代价”的深沉感慨。 (4)是的,今天在这里开干部会,同志们格外兴奋。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领导同志和大家一起,度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艰难岁月。你们——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 答案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党的领导人运筹帷幄、引领我们走向胜利的由衷的钦佩、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党的领导人日夜操劳、辛苦付出的理解、感动。 (5)“长征万岁!”会场里刹时升起欢呼声。“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 答案 这简短的议论、抒情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呼喊,不知包含了多少经过浴血奋战、艰难困苦才取得胜利的激动、感慨之情。 5.品读下列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1)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 答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吴起镇的热情好客,更体现了我们胜利到达陕北的兴奋、激动、欣喜之情。 (2)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 答案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对苏维埃的深厚情义以及久别重逢后的激动、喜悦之情。 (3)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 答案 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了战士们急欲干脆利落消灭敌人的强烈愿望。 (4)“红军长途行军”“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这话都不假,但却是我们“相机包围”了蒋介石的骑兵,并把他们给歼灭了。 答案 直接引用了蒋介石电报的有关词句,但蒋介石只说对了一半,“相机包围”的情况发生了反转,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作了生动的注解,颇具幽默、讽刺的效果,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三,拓展阅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简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1935年10月。此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作。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