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高中生物老师给大家带来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1章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帮助大家夯实基础,积极备考! ![]()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影响因素:内因+外因 (相对稳定,动态平衡,成分+理化性质) 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直接相关系统:消化、循环、呼吸、泌尿 起调节作用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 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3.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贝尔纳(神经系统的调节)、坎农(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血糖和含氧量:机体的能量保障 ②适宜体温和pH:适宜酶发挥作用 ③正常渗透压:维持细胞形态与功能 稳态失调必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补充:内环境失调的表现:尿毒症、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高原反应、肠胃炎、抽搐(血钙过低)、肌无力(血钙过高)、发烧、组织水肿等 5.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①原理:对比试验,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的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②方法步骤 注意:建立坐标系时,酸或碱的滴数做横坐标,pH作为纵坐标 ③实验分析 ④实验结论: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 ![]() ![]()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