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老师为大家总结的新版高一历史必修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的知识点提炼与总结,希望能帮到大家高效学习。 知识点: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的普及,部分地区出现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经济作物的种植: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推广于元,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一些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程度上突破。 人口数量增加:宋代人口实际数量超过1个亿。 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宋元时期,植棉区从两广和福建逐渐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元朝平民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使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松江逐渐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 (2)制瓷业: ①宋代五大名窑:汝哥定钧官【记忆口诀:汝哥(一)定(是)钧官(军官)】; ②元朝:青花瓷、釉里红;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象征。 (3)矿冶业:煤(石炭)的大量开采;东京居民用煤作燃料。 (4)印刷业: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带动造纸业发展。 ①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胶泥活字),既节省了费用,又提高了效率,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②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转轮排字盘。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市的发展 (1)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榷场 含义:榷场是宋代官办边境贸易场所,以通辽、夏、金的互市贸易。 原因: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作用: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边绥远的作用。 (3)民间贸易十分繁荣 2.货币——交子(最早的纸币) 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进一步推动商业发展。 3.海外贸易繁荣 外贸税成宋元的重要财源;出口丝织品、瓷器、茶叶,进口香料、珠宝;主要港口广州、泉州、明州。 4.城市的兴盛: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北宋东京的繁华景象、南宋临安、元大都。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1.形成过程 (1)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 (3)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表现:苏湖熟,天下足。 (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2.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2)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三次北民南迁:西晋末年,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 3.影响 (1)影响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元朝重开大运河、开辟海运航线。 (2)引起了文化中心的南移:南北分卷制度。 【补充】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 ①从远古到秦汉,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超南方,政治和经济重心基本一致,均在北方黄河流域。 ②两晋之际,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南方(长江流域)得到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到安史之乱前北方经济总体仍占一定优势;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量北民再度南迁,相对安定的南方无论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在继续加速发展,经济发展从南弱北强到南北基本趋于平衡;五代时期,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④两宋之际,北民再掀南移高潮,宋都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⑤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未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 (2)促进因素: ①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促进开发; ④南方自身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土壤、气候、水源等)。 (3)认识: ①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②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南宋起,江浙地区成为人才密布区;两宋时期福建科举制发达); ③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分离带来运河漕运的发达。 四、社会的变化 1.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 (1)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人政坛; (2)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2.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1)贱民阶层数量减少 (2)世袭奴婢减少,家内服役多来自雇佣 (3)农民租佃关系发展,人身束缚减少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较松懈 (1)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