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新五代史·杜重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8-03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新五代史
    杜重威,朔州人也。安重荣反,重威逆战于宗城,重荣为偃月阵,重威击之不动。重威欲少却以伺之,偏将王重胤曰:“两兵方交,退者先败。”乃分兵为三,重威先以左右队击其两翼,战酣,重胤以精兵击其中军,重荣将赵彦之奔,重荣遂大败,走还镇州,闭壁不敢出。重威攻破之,以功拜重威成德军节度使。
    重威出于武卒,无行而不知将略。破镇州,悉取府库之积及重荣之赀,皆没之家,高祖知而不问。及出帝与契丹绝好,契丹连岁入寇,重威闭城自守,属州城邑多所屠戮。胡骑驱其人民千万过其城下,重威登城望之,未尝出救。
    重威居镇州,重敛其民,户口凋敝,又惧契丹之至,乃连表乞还京师。未报,亟上道,朝廷莫能止,即拜重威为邺都留守。而镇州所留私粟十余万斛,殿中监王钦祚和市军储,乃录以闻,给绢数万匹以偿之,重威大怒日:“吾非反者,安得籍没邪!”
    三年秋,契丹高牟翰诈以瀛州降,复以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契丹寇镇、定,重威西趋中渡桥,与虏夹滹沱河而军。偏将宋彦筠、王清渡水力战,而重威按军不动,彦筠遂败,清战死。转运使李谷教重威以三脚木为桥,募敢死士过河击贼,诸将皆以为然,独重威不许。
    契丹遣骑兵夜并西山击栾城,断重威军后。是时,重威已有异志,而粮道隔绝,乃阴遣人诣契丹请降。契丹大悦,许以中国与重威为帝,重威信以为然,乃伏甲士,召诸将告以降虏。诸将愕然,以上将先降,乃皆听命。重威出降表使诸将书名,乃令军士阵于栅外,军士犹喜跃以为决战,重威告以粮尽出降,军士解甲大哭,声震原野。契丹赐重威赭袍,使衣以示诸军,拜重威太傅。
    契丹犯京师,重威以晋兵屯陈桥,士卒冻饿,不胜其苦。重威出入道中,市人随而诟之,重威俯首不敢仰顾。汉高祖定京师,拜重威太尉、归德军节度使,重威惧,不受命。遣高行周攻之,不克,高祖乃自将攻之。遣给事中陈同以诏书召之,重威不听命,而汉兵数败,围之百余日。重威食尽,民多逾城出降,皆无人色。重威乃遣判官王敏及其妻相次请降,高祖许之。重威素服出见高祖,高祖赦重威,拜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
    高祖病甚,顾大臣曰:“善防重威!”高祖崩,秘不发丧,大臣乃共诛之,及其子弘璋、弘璨、弘燧尸于市,市人蹴而诟之,吏不能禁,支裂蹈践,斯须而尽。
    (节选自《新五代史•杜重威传》)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功拜重威成德军节度使      拜:授予官职
    B.未报,亟上道                报:回复
    C.契丹连岁入寇                寇:盗贼
    D.市人蹴而诟之                蹴:踢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走还镇州,闭壁不敢出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B.两兵方交,退者先败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C.重威信以为然                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D.高祖病甚,顾大臣曰          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重威以晋兵屯陈桥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B.重威逆战于宗城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C.高祖乃自将攻之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D.高祖知而不问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10. 下列选项中,能表明杜重威已有“异志”的一项是(3分)   (     )
    ①悉取府库之积及重荣之赀    ②阴遣人诣契丹请降
    ③顾大臣日:“善防重威!”    ④重威登城望之,未尝出救
    ⑤重敛其民,户口凋敝        ⑥乃伏甲士,召诸将告以降虏
    A.①③⑥                      B. 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安重荣反叛,起初杜重威率兵攻打不动,后来安重荣部将赵彦之投降,于是杜重威
    兵分三路攻打,这才打败了安重荣。
    B.杜重威军人出身,没有德行。大肆搜刮百姓,对百姓不加以体恤,在百姓受到契丹
    的欺凌时也没有发兵营救。
    C.杜重威不懂为将的谋略,对于别人的建议也不采纳。转运使李谷教杜重威用三脚木
    建桥,招募不怕死的士兵过河攻打贼军,将领们都认为对,唯独杜重威不同意。
    D.杜重威心怀异志,投降契丹,受到百姓的唾骂。后归降汉高祖,在汉高祖死后大臣
    们共同杀掉了杜重威和他的儿子。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重威居镇州,重敛其民,户口凋敝。(3分)
    (2)重威出降表使诸将书名,乃令军士阵于栅外(4分)
    答案:
    7.答案:选C 寇:侵犯
    8.答案:选A 壁:名词,营垒;B 副词,刚刚/名词,方圆;C 形容词,真实的/副词,然而;D 动词,环顾/副词,只是
    9.答案:选D 而:表示转折;A 率领/认为;B 在/被;C 于是/是
    10.答案:选C  ①④⑤两句表明杜重威“无行”。
    11.答案:选A “安重荣部将赵彦之投降”应在“杜重威兵分三路攻打”之后。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重威居镇州,重敛其民,户口凋敝。(3分)
    杜重威驻守镇州,大肆搜刮百姓,使镇州人凋敝。(得分点:居:驻守、镇守1分,敛:搜刮1分,凋敝:使……凋敝1分)
    (2)重威出降表使诸将书名,乃令军士阵于栅外(4分)
    杜重威拿出降表让将领们签名,于是命令士兵在栅寨外摆开阵势(得分点:书:书写、签1分,乃:于是1分,阵:摆开阵势1分,“于栅外”状语后置1分)
    【参考译文】
    杜重威,朔州人。安重荣反叛,杜重威在宗城迎战,安重荣摆偃月阵,杜重威攻打不动。杜重威打算稍稍后撤等待时机,偏将王重胤说:“两军刚交战,后退的先败。”于是分兵三路,杜重威先命左右队攻打队方的雨翼,战斗激烈时,王重胤又率精兵攻打封方的中军,安重荣部将赵彦之前来投奔,安重荣于是大败,逃回镇州,关闭营垒不敢出战。杜重威攻破镇州,因功授杜重威成德军节度使。
    杜重威是军人出身,没有德行而又不懂为将的谋略。攻破镇州后,将府库的积蓄和安重荣的资产全部夺取,自家吞没,晋高祖虽然知情却没有追问。到晋出帝和契丹绝交后,契丹连年进犯,杜重威闭城自守,所属州县城邑大多受到屠杀。胡骑驱赶他成千上万的百姓经过城下,杜重威登城嘹望,却没有出城营救。
    杜重威在镇州,大肆搜刮百姓,使镇州人凋敝,又怕契丹前来进犯,于是接连上表请求回到京师,还没有等到答复,就急忙上路,朝廷不能制止,就授任杜重威为邺都留守。而在镇州留下私人的粮十多万斛,殿中监王钦祚向百姓议价购买粮食作为军粮,于是登记上报,给他几万匹丝绸作抵偿,杜重威大怒说:“我不是反叛的人,怎能登记没收财产!”
    三年秋,契丹高牟翰诈称以瀛州投降,又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契丹侵犯镇、定二州,杜重威向西急行军至中渡桥,和契丹隔着滹沱河布阵。偏将宋彦筠、王清渡河奋力作战,而杜重威按军不动,宋彦筠因此被打敢,王清阵亡。转运使李谷教杜重威用三脚木建桥,招募不怕死的士兵过河攻打贼军,将领们都认为对,唯独杜重威不同意。
    契丹派骑兵速夜沿着西山攻打栾城,截断杜重威的后路。这时,杜重威已有二心,而运粮通道被隔绝,于是暗中派人去向契丹请求投降。契丹人十分高兴,许诺拿中原让杜重威称帝,杜重威信以为真,于是埋伏甲兵,召集将领们宣布向虏军投降。将领们惊愕不已,因上将先投降,于是都从命了。杜重威拿出降表让将领们签名,于是命令士兵在栅寨外摆开阵势,士兵们还欢喜跳跃以为是要与敌决战,杜重威告诉他们粮食吃完出去投降,士兵俩都脱下铠甲大哭起来,声震原野。契丹赐给杜重威红袍,让他穿上巡视军队,授任杜重成为太傅。
    契丹侵犯京师,杜重威率晋兵屯驻陈桥,士兵饥寒交迫,不能忍受痛苦。杜重威在路上出入,街上的人跟着骂他,杜重威低头不敢仰视。汉高祖平定了京师,授任杜重威为太尉、归德军节度使,杜重威害怕,不接受任命。汉高祖派高行周进攻他,没能攻克,汉高祖于是亲自率兵攻打他。又派给事中陈同以诏书召见他,杜重威不从命,而汉兵多次战败,包围他一百多天。杜重威粮食吃尽,不少老百姓越过城墙出来投降,都面无人色。杜重威于是派判官王敏和他的妻子相继请求投降,汉高祖准许。杜重威穿着白衣服出来见汉高祖,汉高祖赦免杜重威,授任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
    汉高祖病重,环视大臣说:“好好提防杜重威!”汉高祖去世,封锁消息没有发丧,大臣们共同杀掉杜重威和他的儿子杜弘璋、杜弘璨、杜弘琏,将尸体抛到街市,街上的人踢尸大骂,官吏不能禁止,肢裂尸体,任意践踏,一会就不见尸体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