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 芍 药 芍药与牡丹媲美,前人署牡丹以“花王”,署芍药以“花相”,冤哉!予以公道论之。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牡丹正位于香国,芍药自难并驱。虽别尊卑,亦当在五等诸侯之列,岂王之下,相之上,遂无一位一座,可备酬功之用者哉?历翻种植之书,非云“花似牡丹而狭”,则曰“子似牡丹而小”。由是观之,前人评品之法,或由皮相而得之。噫,人之贵贱美恶,可以长短肥瘦论乎?予于秦之巩昌①,携牡丹、芍药各数十种而归,牡丹活者颇少,幸此花无恙,不虚负戴之劳。岂人为知己死者,花反为知己生乎? 牡 丹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②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③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鸣乎?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④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⑤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巩昌:府名,今属甘肃省。②动:萌发。③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④俾:使。⑤肮脏:读音kǎng zǎng,意为不屈不厄。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予以公道之 (2)及睹《事物纪原》 (3)得贬固宜 (4)苟非其时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署牡丹以“花王”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B. 花似牡丹而狭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C. 或由皮相而得之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 牡丹得王于群花, 贤于才人远矣(《伤仲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岂人为知己死者,花反为知己生乎? (2)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 12.对于“前人署牡丹以‘花王’,署芍药以‘花相’”的说法,作者李渔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 答案: (二)(14分) 9.(4分)(1)我 (2)等到 (3)本来 (4)如果 10.(2分)B 11.(4分)(1)(2分)难道人是为了知己而死,花反而为了知己活下来吗? (2)(2分)然而其它的花还能受点委屈,只有牡丹不愿意通融。 12.(4分)《芍药》一文中,作者觉得芍药的地位应在“花相”之上,因为芍药比牡丹生命力顽强。《牡丹》一文中,作者开始不同意牡丹为“花王”,因其外表与芍药类似,后因牡丹品性高洁,不屈不厄,认为它为“花王”当之无愧。 附译文: 芍 药 芍药可以与牡丹媲美,前人称牡丹为“花王”,称芍药为“花相”,太冤枉了!我要客观地评价它们。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人们没有两个君王,牡丹在香花国中处于至尊的地位,芍药自然很难同它并驾齐驱。虽然有尊卑的区别,芍药也应当被列在五等诸侯之中,难道在君王之下、相国之上,就没有一个位置可以用来奖励有功之臣吗?我翻遍了有关种植的书,不是说“花像牡丹,但比牡丹狭窄”,就是说“籽像牡丹,但是比牡丹小”。这样看来,前人评价的方法,也许只是看表面现象。唉!人的贵贱善恶,可以用长短肥瘦来衡量吗?我从甘肃的巩昌带回来几十棵牡丹和芍药,牡丹活下来的很少,庆幸的是芍药安然无恙,没有辜负我搬运的劳累。难道人为知己者死,花反而为知己者生吗? 牡 丹 牡丹能够在群花中称王,我开始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要说牡丹的颜色和香味,比芍药能强多少?选择最好的牡丹和最好的芍药来决一雌雄,还不知鹿死谁手呢?直到我看了《事物纪原》一书,说武则天冬天游后花园,看到所有的花都竞相开放,只有牡丹迟迟未开,于是将牡丹贬到洛阳,我才恍然大悟说:“牡丹像这样刚强不屈,被贬谪本来就是应该的,如果不给他以花王的荣耀,又怎么能洗清被贬到八千里外的耻辱呢?”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时令季节,如果违反时令季节,那么就算有十个像尧那样的圣贤,也不能让庄稼在冬天长出穗来。武则天虽为人主,但是她能强令公鸡白天打鸣吗? 正面应当向阳,这是种植花卉的共同原理。其他的花还能受点委屈,只有牡丹绝不肯通融。让它朝南就会生长,让它朝其他方向就会死,这是牡丹高亢刚直、不可改变的本性,武则天都不能让它屈服,又有谁能使它屈服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