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苏子瞻酷嗜陶令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8-03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袁宏道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苏子瞻酷嗜陶令诗,其淡而适也。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浓者不复薄,甘者不复辛,唯淡也无不可造;无不可造,是文之真变态也。风值水漪生,日山而岚出,虽有顾吴,不能设色也,淡之至也,元亮之。欲以人力取淡,刻露之极,遂成寒瘦。故望岫焉而却,其才非不至也,非淡本色也。
    里呙氏,世有文誉,而遂溪公尤多著述。前后为令,不及数十日,辄自罢去。家甚贫,出处志节,大约似陶令,而诗文之淡亦似之。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公之出处,超然甘味,似公之性;公之性,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似公文。故曰公自似者也。今之学陶者,率如响拓,其勾画是也,韵致非,故不类。公以身陶,故心而言,皆东篱也。余非谓公之才遂超人,而公实淡之本色,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
    余束发已知向慕公,近者吴川公其家集,始获尽三世之藏。吴川者,公仲子,高才邃学,为令伉直著声,阅数月亦去,遵先辙也。怀公集三十年,出入必俱,今春始成帙。吴川自出机轴,气隽语快,博于取材而藻于属辞。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所谓秋水芙蓉也。昔陶氏五男,不好纸笔,而遂溪之后,云蔚霞起。余邑不能文而耻言文,最为恶习。独呙氏能世擅其业。噫!彼安知乌衣诸郎史所艳称若此也!
    (取材于《袁宏道文集》卷三十五)
    【注】①陶令: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彭泽县令。  ②顾吴:顾恺之和吴道子,历史上擅长着色的画家。③遂溪公:即后文中“家集”作者之一,曾任遂溪县令。     ④响拓,指像得到回声和拓片一样去复制。⑤向慕:向往思慕。  ⑥乌衣诸郎: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于乌衣巷,他们的子弟被称为“乌衣郎”。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淡而适也                   贵:看重。
    B.日山而岚出                   薄:靠近。
    C.故心而言                     信:相信。
    D.近者吴川公其家集             梓:刻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风值水漪生           其勾画是也,韵致非  
    B.元亮之               为令伉直著声
    C.非淡本色也           似公
    D.公以身陶             史所艳称若此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    
    那无法刻意去制造的,它们是文字作品中真正的性灵所在
    B.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
    不是说他写的文章像陶渊明,而是说他写的文章像他自己
    C.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
    因此他一往直前到达的高度,古代有人到过也有人未到过
    D.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
    与遂溪先生比,大概平淡而外的颜色样貌修饰是不足之处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的“淡而适”,有自然界中“漪生”“岚出”一般的美妙。
    B.那些像陶渊明一样追求“淡”的人,是想借其掩盖自己才气不足。
    C.遂溪先生的文章“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与陶渊明的作品神似。
    D.作者期待呙氏家族的“文誉”及创作,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10.本文中作者关于写作的主张是什么?以文章第一段文字为例,简要解说作者是如何来阐释自己的主张的。(6分)
    答案:
    二、(25分)
    6.(3分)C       7.(3分)C       8.(3分)D       9.(3分)B
    10.(6分)参考答案:
    第一问(2分):写作要关注“性灵(淡)”。
    评分参考:“性灵(淡)”,也可以用“真率简易,无复雕饰”表述。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4分):答案示例:
    ①以苏东坡酷嗜陶渊明例强调写作中“淡”的可贵;
    ②以生活中“淡”“不可造”(天然)类比写作中“淡”的自然(真诚);
    ③以自然现象“漪生”“岚出”无以设色类比写作中“淡”的美妙之至;
    ④以“不可造”的难得与“无不可造”的可期对比突出写作中“淡”的效用之大;
    ⑤以刻意模仿而至于出现“寒瘦”的可惜从另一面强调写作中“淡”的深入人心。
    评分参考: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得4分。有其他合理分析,酌情给分。
    附一:文言文参考译文
    苏子瞻十分喜爱陶渊明的诗,看重他的诗平淡而又恰到好处。但凡一样事物,久经酝酿就会变甜,反复炙烤就会变苦,只有平淡是制造不出来的;那无法刻意去制造的,它们是文字作品中真正的性灵所在。浓的东西不会再变回淡薄,甜的东西不会再变回苦辛,只有平淡是没有什么它制造不出来的;那能够制造出来的种种,它们是文字作品真实的不同样貌。风吹过水面涟漪就会生起,太阳快要落山雾气就会飘出,即使有顾恺之、吴道子,也不能为它们着色,原因就是它们都是平淡到了极致的景观,陶渊明的作品作到了这样。有些人想通过一己之力来制造这种平淡,文字的选择和使用都极为刻意,结果变成了冷峻艰涩。所以面对那些伟大的作品时就败下阵来,他们的才学不是不高,(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表现的不是平淡的本色。
    同乡呙氏人家,历代都享有文誉,其中遂溪先生的著作言论尤其丰富。他担任遂溪县令,前后时长也不过几十天,就自己请求辞官归隐。他的家境非常贫困,为人处世的追求,总体上看跟陶渊明比较相似,他的诗文的平淡的风格也和陶渊明相似。不是他写的文章像陶渊明,而是他写的文章像他自己。遂溪先生为人处世,风格超拔令人回味,就和他的性情比较相似;他的性情,真诚率真简单平易,也不再作雕刻和修饰,就和他的诗文风格相似。因此说,遂溪先生的文章就是他自己像自己。现在学陶渊明的人,全都是像得到回声和拓片一样去复制,他们的笔触勾画是这样,但是其中所包含的韵味和情致不对,因此与陶渊明的风格并不相像。遂溪先生自己就过着跟陶渊明相像的生活,有着和陶渊明相像的思想感情,因此他听任自己的内心去表达,呈现的都是陶渊明的风格。我不认为是遂溪先生才华超过别人,因为这实际上就是他平淡本色的体现。因此他一往直前到达的高度,古代有人到过也有人未到过。
    我年轻时就知道并向往遂溪先生,最近他的儿子吴川先生要刻印他们家族的文集,我才完整地看到了他们家几代人的作品。吴川先生是遂溪先生的儿子,才学高深,担任县令时就因为刚直而获得赞誉,经历几个月他也像他的父亲当年一样离开了,遵循了父亲的旧迹。他怀抱遂溪先生的文集三十年,出入家门一定会随身携带,今年春天才编订成册。吴川先生的文章有他自己的独到章法,行文隽永流畅,信手拈来而又善于文字修饰。对照遂溪先生来看,他的文章大概就是借助平淡而又有了创造的情形,就像秋水中的芙蓉一样清新脱俗。过去陶渊明有五个儿子,但是都对写文章没兴趣。但是遂溪先生的后辈当中,文章事业却是云蒸霞蔚。我的同乡不会写文章却以谈论文章为耻,这是极为恶劣的习惯。只有呙氏一家能够几代人都擅长文章事业。哎!那些小看文章事业的人,哪里知道历史上贤门显贵的子弟为世人所羡慕,其实跟这是同类的一种荣耀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