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迈《容斋随笔》 虫鸟之智 竹鸡之性,遇其俦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①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②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竿取之。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节选自《容斋随笔》卷十三,南宋洪迈著) 【注释】①媒:媒子,指用作诱饵的竹鸡。②罔:同“网”。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 捕 之 者 扫 落 叶为 城 置 媒 其 中 而 隐 身 于 后 操 罔 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遇其俦必斗 ( ▲ ) (2)无得脱者 ( ▲ ) (3)鹧鸪性好洁 ( ▲ ) (4)置其所行处 ( ▲ ) 3.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 ▲ 4.文中“ ▲ ”一句颇有思想见地,不由得让我们想到蒲松龄《狼》一文中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句话。(2分) 参考答案: 1.(2分)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焉。 2.(4分)(1)同类(2)能够(3)喜欢(4)放(在),摆(在)(四个词语解释,意对即可) 3.(4分)麂在草莽中行走,害怕人们发现它的踪迹,只是顺着一条路(往前走),不管路的远近。(每一分句1分,意对即可) 4.(2分)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不能用自己的话回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