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拉开成绩的关键时期,多学一点,开学就能超越更多同龄竞争对手。下面是小编为新高一的同学们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1暑期预习,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知识点归纳,一起来提前学吧! ![]()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历史。 字词积累: 乾坤(qián kūn) 酝酿(yùn niàng) 横亘(gèn) 耸(sǒng)入云天 摘(zhāi)星 揽(lǎn)月 翌(yì)年 竖(shù)立 开辟(pì) 复辟(bì) 相关链接: 1.载人航天史10座里程碑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绕地球轨道一圈,飞行了108分钟,成为空间飞行的第一人。 1963年,苏联女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驾驶“东方6号”航天飞船绕地球飞行48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进宇宙的女性。 1965年,苏联宇航员阿列科谢·列昂诺夫首次实现舱外活动。 1968年,美国的“阿波罗8号”成为第一艘绕月球飞行的载人飞船。 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使人类第一次在月球表面着陆。 1975年7月18日,美国“阿波罗”号飞船与苏联“联盟”号飞船在地球轨道实现对接,并进行首次国际联合飞行。 1981年,美国第一艘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进行处女飞行。 1998年,国际空间站开始建造。 1999年,中国进行第一次未载人飞行。 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空间站在飞行15年之后坠毁。 2.航天史上的新纪元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国际社会、世界各地的宇航界专家、政要和媒体普遍认为,“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新时代”。印度、韩国、泰国、越南、爱沙尼亚、巴西、意大利、南非等国家政要、政府发言人和媒体都高度评价中国载人航天,纷纷向中国表示祝贺。 俄塔社社长伊络纳坚科说:它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俄罗斯媒体也认为,中国进入了太空新时代。美国非官方研究组织“海军分析中心”高级分析员迪恩·陈认为,“神舟”五号主要考虑的是声望和经济,中国此次若成功发射,显然会为中国航天科技争取潜在顾客。 法国最大的新闻频道“LCI”专门组织的航天专家认为,这是中国的一次飞跃。著名的《费加罗报》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日本文部科学大臣河村建夫说,发射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拥有先进的航天技术,他深感敬佩。“这是一次了不起的壮举,”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这样认为,“而且这还证明中国宇航科学技术的水平很高。” 美国第一大报《纽约时报》、第二大报《洛杉矾时报》都评论说,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西班牙第二大报《世界报》这样评论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整体感知: 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的讴歌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课文探究: 1.本文的结构与一般的新闻的结构有何异同? 提示: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本文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是一个举国瞩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经过的不懈努力。 另外,这篇新闻还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提示: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3.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关键性的事件? 提示: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4.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上天,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提示:主要有三个困难:一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裁火箭:二是要有安全返回技术: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第一和第二项在“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中已经有了解决的基础,第三项用了七年时间,通过建立航天员培训中心等一系列研究试验成功解决了。 同步训练 基础集训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解决 押解 浑身解数 思想解放 B.刊载 登载 千载难逢 载歌载舞 C.辟头 复辟 开天辟地 精辟透彻 D.霜露 露骨 崭露头角 藏头露尾 提示:D/A项,jiě;jiè;xiè;jiě。B项,zǎi;zǎi;zǎi;zài。C项,pì.bì;pì;pì。D项,均读作lù,1òu用于一些口语词,如“露马脚”。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辉煌 嬉戏 耸入云天 眉目传情 B.枯竭 忌讳 转瞬即失 活灵活现 C.横亘 伶俐 扭转乾坤 洗耳躬听 D.翌日 引擎 不可逾越 谈笑风声 提示:A/B项“转瞬即失”的“失”应为“逝”,C项“洗耳躬听”的“躬”应为“恭”,D项“谈笑风声”的“声”应为“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实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__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②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__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③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__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④ 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他们都经过了近乎__的各种身体测试。 A.托举 震惊 实行 苛刻 B.带着 震动 实行 苛求 C.托举 震动 实施 苛刻 D.带着 震惊 实施 苛求 提示:C/“托举”把火箭推动飞船飞上天的状态很形象地表达出来,而“带着”则应是火箭在前,飞船在后,这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不准确;“震动”(重大的事情或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震惊”则是使大吃一惊的意思;“实施”虽也有实行(法令、政策等)的意思,但它比“实行”更正规一些,它后面往往跟的就是“法令”“政策”等;“苛求”后面往往有宾语,而“苛刻”一般没有。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C.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D.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提示:A/B项分号改为逗号,C项书名号改为引号,D项“发射探空火箭”后,“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后应为分号。 5.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提示:B/A项有歧义“政府颁布法令,取缔药品交易市场”还是“政府颁布法令,对取缔药品交易市场的任何做法,加以禁止”。C项也有歧义,是“独联体国家“‘瞧不起’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还是“独联体国家收看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D项歧义在于是“警方愤慨的对象是‘报案人’”还是“警方愤慨的对象是‘围观者’”。 语段精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1.从节选的内容看,这次航天飞行具有怎样的特殊意义? 答: 提示:这次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2.节选语段中间的省略号,正好体现了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你体会到的新闻标题的内涵是什么? 答: 提示:“飞向太空的航程”有两个意义:一是指这次“神舟”五号栽人航天飞行;二是指为了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理想,中华民族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探索的历程。 3.文中为什么要提到“万户飞天的尝试”? 答: 提示:万户,是明朝时人,一般认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文中多次提到“万户飞天”的尝试,说明航天飞行是中国人的理想,为实现这一理想,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现在我们终于能够将古人的理想变成现实。 拓展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他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 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罗兰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不过,到我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作。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那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 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 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拿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了”,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复活、再生、演变。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 可能这些都需要……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永远表里如一。这在音乐上也很难做到。 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 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我父亲经常说,真诚第一。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有的人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你也会欣赏,但被感动是另外一件事。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 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节选自[法国]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 19.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答: 提示:所提问题可以归纳为:(1)被访者的基本情况;(2)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3)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 20.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 答: 提示: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做到能摒弃世俗观念,有“大爱之心”,有献身艺术的精神;有坚持原则的勇气;有“赤子之心”(真诚)。才可以称为艺术家。 21.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答: 提示:演奏家要经历一个“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的过程,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演奏家要对音乐原作的内容有真正的理解,领悟到作曲家的精神世界;演奏家把个人体验和追求融入作品,从而使作品具有个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对作品进行演绎、阐释与再创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据英国《星期日商报》报道,2月4日,英国航空航天部在对包括通讯卫星在内的一切通讯情报设施进行检测中,忽然发现军用卫星“天网”系统的一颗卫星不是拒绝接受信号,就是反应迟钝。当天,英国航空航天部组织专家研讨,就在这时,忽然来了一封电子邮件,声称他们劫持了“天网”卫星! 电子邮件称,一个黑客团体已经控制了“天网”卫星。 他们是一群由电脑专家、密码专家和航空航天专家组成的团体。他们并不想搞破坏活动,只是由于经费不足,目前急需资助,于是他们成功地窃取了一颗“天网”卫星的资料,并对它进行摇控,切除了它和航天部的联系,改变了卫星飞行的轨道。英国政府如果要收回卫星的控制权,必须交出赎金。 否则他们就要把这颗卫星变成废铁。 由于英官方并没有公开澄清此事。所以一时间小道消息满天飞。虽然有人强调“天网”系统是封闭的系统,不可能由 Intemet入侵,但事实上,控制卫星的微波是开放的,截获卫星信号,夺取卫星控制权并非天方夜谭。一套信号发射系统只需要两只手提箱就可以装下,它们可以在任何地点被组装起来。而不间断地截获卫星信号,许多大学里的卫星天线就可以做到。所以单从技术上讲,“俘虏”卫星并非不可能。 “信息战争”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预言”,人们都相信它的可能性,但没有人知道它来得究竟有多快。据报道,1990年海湾战争中,美军曾经利用藏在打印机里的病毒破坏伊拉克的防空系统。俄罗斯卫星专家伊万诺夫·塔里夫说:现在争论“劫持卫星”事件的真实性已经没有意义,这条消息可以提醒各国政府,黑客已经开始对军事设施展开攻击。 4.对前两段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英国航空航天部发现军用“天网”系统的一颗卫星不是拒收信号,就是反应迟钝。 B.一个黑客团体已经控制了英国“天网”系统中的一颗卫星,并想将它变成废铁。 C.一个黑客团体想要获得经费,已劫持了“天网”系统中的一颗卫星。 D.英国政府如不交出赎金,“天网”系统中的一颗卫星将会变成废铁。 提示:C/ 5.文中提到“劫持卫星”,“劫持”的具体含义应是( ) A.使卫星拒收信号,或者是反应迟钝。 B.一群电脑专家、密码专家和航空航天专家组成的团体,因急需经费资助而劫持了一颗“天网”卫星资料。 C.窃取卫星资料,并对卫星进行遥控,切断它与航空航天部的联系,并改变卫星的飞行轨道。 D.英国政府如果要收回卫星的控制权,必须要向黑客集团交出赎金。 提示:C/ 6.能“劫持”别国卫星,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因为控制卫星的微波是开放的。 B.一套卫星发射系统只需两只手提箱就可以装下,且便于组装。 C.许多大学的卫星天线就可截取卫星信号。 D.单从技术上讲,“俘虏”卫星并非不可能。 提示:A/ 7.末段中“现在争论‘劫持卫星’事件的真实性已经没有意义”,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 A.卫星能被“劫持”是不可能的,争论这个问题没有实际意义。 B.卫星已经被“劫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再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C.“劫持”卫星事件虽是真实的,但“劫持”它已没有实用意义了。 D.争论“劫持卫星”有什么意义,这种争论是不真实的,是新闻媒体“炒”起来的。 提示:B/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