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http://www.newdu.com 2020-06-12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苏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亦木搀2天长。
    客舟何处来,掉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镋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4
    【注】①李思训是唐代著名山水画家。画中绝岛即大孤山、小孤山,此画作已失传。② 搀(chãn):直刺、插入。③低昂:俯仰。④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中苍茫水天的衬托,峻峭山崖、参天乔木的渲染,使得孤山险峻之势跃然纸上。
    B.    诗人多角度感知、描绘画中兀立的山、抑扬的掉歌、起伏的客船,景物动静皆宜。
    C.    一江碧水与大小孤山辉映.宛若妆镜映照着美人的发鬟,孤山明丽秀美惹人遐想。
    D.    结尾借由谐音融民间传说人诗,赋山、石以生命,丰富了画的内容,拓展了诗境。
    15.   后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东坡的“奇思谐趣”,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析。(6分)
    答案:
    (二) 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   B(抑扬的棹歌和客船摇漾起伏的状态,是诗人发挥想象,为静止无声的画面赋加的动 景,并非画中实有之景)
    15.   ①“奇思”表现为诗中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新颖的比喻。诗歌以虚构夸张手法写 山崖欲崩、猿鸟遁绝凸显山的峻峭;以丰富的想象为静止无声的画面增添了抑扬的棹 歌、轻柔的江风、摇漾的客舟;以新颖奇妙的比喻拟人将大小孤山化为美女临镜。
    ②“谐趣”表现在结尾两句中,诗人正告舟中的商贾不要对美丽的“小姑”心存非分,风 趣诙谐,饶有兴味。(赏析“奇思”4分,赏析“谐趣”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