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卷第一题目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源远流长,诗歌体裁多种多样,诗的内容包罗万象,诗的风格气象万千。诗歌具有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特点,所以常常被看成文学的代名词。一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一定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充满诗意的境界,找到值得歌哭的故事。请从下面选择一个词语,组合成“( )如诗”,然后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祖国,远行,故土,校园,街市 远行如诗 葛艺婷(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 拨开不相关的人海,风华裁作留白,抖落一身尘埃,我把楼前的西风和老洋槐上的风铃装进窗子,把窗口装进相机,把相机装进行囊,把行囊装进春去秋来年岁往复的几多重旧车辙里。踏过南山,渡过北海,采摘六千二百零五个日出、行经无数条交织的经纬寻你——你是铅字与油墨的共舞,你是诗。 朱门垂柳京华秋 这是一张单程车票:沈阳经停北京至武汉。 当汽车再一次在十字路口制动,我已不记得与迟暮是初次邂逅还是故地重游。绯红的晚霞熔化在雪松的枝头,把兴安岭点燃,把长白山染红,温柔地把时光编织成网,把东北包围,然后落脚在沈阳站的屋顶。沈阳站伫足在城市中心,放射状交通线源头的位置。“奉天”“望京”,它敞开怀抱迎接从西伯利亚吹来的雪,整理好衣衫,坚定担负好“长子情怀”。我坐上复兴号离开这里,挥别跳跃在地平线上的黄昏,列车向南、穿过群山。 站在故宫的朱门对过,一群白鸽呼拉拉地掠过屋檐,斜阳一寸寸爬过百步石砖,我听见钟声在渺远的混沌中荡开,和着户枢门轴敞开挤出的吱呀响,撞进如棋盘般曲折回环的弄堂胡同,掀起某个四合院大门上陈年春联的红纸,给褪了色的门神点上眼睛。我忽地就听见了你的声音——在自行车铃里,在“冰糖——葫芦儿——”的吆喝中,在某个飞雪的子夜,在华夏儿女的脉搏声中。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你小声吟颂。你的韵脚掷地有声,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像是一句悠长的呼吸。故宫的门一扇扇合上,由远及近,以手编织时光,你抚过我的侧脸。好一场朱门垂柳京华秋。 长江向东滚滚而逝,点亮汉阳汉口武昌三镇的灯火。我站在黄鹤楼上,你从未如现在这般清晰地站在我眼前。我看见你乘于黄鹤的翅膀,吹散日暮乡关的沧茫烟波;我看见你卷起孟浩然的衣袂,不去流连江汉关的衣香鬓影;我看见你最终栖息在那武汉大学琉璃色的瓦檐上,身披珞珈山的樱。 我想我终于找到你了,我看见万千变化中你独有的意象,离合悲欢中暗含的起承转合,你该把你的首颔颈尾一行行落在我的纸张上了——你却不发一言消逝在风里,我的笔尖依旧滞凝,空白一片纸上的月。 你仍不愿来。 凝望雨巷中撑伞的姑娘 买到往返车票:公元2019年经停1927至旧日姑苏。 我跨越南北寻诗,似乎还是少些味道。我走进观光梯,随一层一层跳跃着的数字上升,城市在我脚下。我看见暮光中一格一格点亮的房子,看见穹顶之下一场血红的日落和绀青色翻滚的云海。车流汇成一条金色的长河,那是一条条通向迟暮的归途。我百无聊赖坐在图书馆里,摊开历史课本。我的视线与你擦身而过,却未等看清便置身天边之外。 我看见习总书记说:“青年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不负党的期待,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他的停顿、他的话尾让我看见了你的影子。我看见你在叶挺将军背后,他的悲歌慷慨激昂——“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我看见戴望舒先生在迷惘中凝望雨巷中撑伞的姑娘,你淡淡回眸;我看见你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钟里泊一条燃了渔火的船。 你俯身在我耳边轻吟: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我低头看看手中的车票,身份证号前赫然写着我的名字——远行人。名字上盖着你的篆印,“诗”。 忽如远行客,恰似醉诗人 列车已到站,请换乘或于终点下车。 原来你并不藏在时代背后,诗歌并不需要因时代的卷携而流离失所、慌乱逃生,躲入深山老林去谋一个出路;诗歌也不需舟车劳顿地找,翻箱倒柜地寻。 你便是我,我便是你,忽如远行客,你是我一路的纵马长歌。远行如诗,诗如远行。我们的远行都不可能与空间和时间的任意一方剥离,走一卷山河表里,走一卷宋元明清,我们在牡丹亭歇脚,在绿柳营驻停,蜀道擦肩银河争渡撞翻满天星……远行一路风雨兼程将栏杆拍遍,我们是路的践行者,是历史的抒写人,每一步都常伴诗香。 这是时与空的远行。当再一次踏进车站,我要去山的另一边,海的那一岸,渡我万里;我要牵复兴的手,搭时代的臂,为中华的新时代跨越流年。我看见你,你是铅字与油墨的共舞,你是地平线边缘那一轮澄黄橘红的落日,你是昨夜铺洒了一床的晚星,你是千千阙歌,你是无边理想,你是我,你是诗。我的每一步都是你的意象,无需刻意找寻。 忽如远行客,恰似醉诗人。我又买了一张远程车票,携着诗意,走进诗里。走在地面上,行在这一秒的每一步,都如诗般值得歌诵。晚风卷起我和我们的背影,吹过梧桐、穿越林海,风越过经纬敲响晚钟,行向未来——沙沙地响。吟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走向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导老师:钱艳英) 【点评】 这篇《远行如诗》,把“远行”和“诗”结合得天衣无缝,妙趣横生。时间与空间的跳跃,虚写与实写的穿行,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无不彰显她整体构思方面独特之处:既宏大又精巧,既厚重又空灵。 语言一直是她文章的王牌与优势,其语言的独特表达,修辞手法的灵活应用信手拈来,文章行云流水不着修饰的痕迹,读来字字珠玑、令人回味……本文荣获现场决赛一等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