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有一史学家认为“封建之制,实为吾国雄长东亚,成为大一统之国家之基。而外观虽号统一,内部之文化实分为无限之阶级。”这里的“封建之制”是指 A.地主土地所有制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2.《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 3.唐朝政论家柳宗元在评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对“公”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B.改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 C.制定了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D.首创自下而上的人才荐举制度 4.“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6.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 史》中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史实是 A.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割相权 B.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 C.置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D.设转运使将财权收归中央 7.“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西汉的刺史 B.北宋的通判 C.明朝的锦衣卫 D.清朝的军机大臣 8.“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这段材料可能出自 A.《新唐书》 B.《资治通鉴》 C.《元史》 D.《明史》 9.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0.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据此可以作出合理的史论推断的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C.中国古代有 把宰相制度看成是“贤人政治”体现的传统政治观念 D.宰相制度的废除是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的根源 11.三希 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也是其作为养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显的标志。“三希堂”有一幅对联:堂为天下奉一人,惟以一人治天下。其中的如虹气势以及威武不言自明。从封建时代皇权与相权矛盾发展的角度看,下列机构或官职的设置最能体现该对联寓意的是 A.“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B.“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 C.原为承命拟旨,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其它人员不得靠近,皇帝与之议事时无关人员不得在旁。宫内人路过时,都是快步走过。 D.巡行郡县,以“六条”问事。“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12.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其名著《传记集》中指出,“……全希腊人的公款,竟被从提洛岛弄了出来,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了……希腊真是受了奇耻大辱,她显然正遭到暴君的独裁统治。她眼见自己迫不得已献出的军费,竟被用来把我们的城市粉饰的金碧辉煌,活像一个摆阔气的女人似的,浑身载满贵重的宝石、雕像和价值累万的庙宇。” 这说明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 A.民主只限于公民范围内 B.公职人员侵吞公款盛行 C.用贡金装点自己的城市 D.对内实行民主,对外谋求霸权 13.《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依‘现金借贷’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上述规定体现出 A.《十二铜表法》实际是习惯法 B.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利益 C.《十二铜表法》兼顾奴隶利益 D.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严格的限制 14.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 15.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使英国资产阶级深深意识到,在革命胜利后必须有一个法律文件来巩固他们所已取得的成果。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法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法案即《权利法案》 ②该法案提出了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 ③法案指出英王权力应该来源于议会 ④奠定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6.《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 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17.从18世纪20年代到18世纪末,随着两党政治结构在英国的逐步形成,内阁制度的各种基本原则通过一个又一个先例的开创而确立起来。这些原则包括 ①内阁大臣应由议会中多数党组成②首相应由多数党的领袖出任 ③内阁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 ④议会不信任内阁,内阁应全体辞职,或者重新大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