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回忆初三所学的世界史内容:19世纪70年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特征是什么?使学生认识到: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此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了满足本国垄断资本家对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输出资本的投资地的需求,列强掀起了新一轮的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从而,使学生理解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的原因。 让学生阅读课文,制作中国边疆新危机的主要表现表。并利用历史图片和教学课件,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印象。 三、中法战争的爆发 出示材料: “法国驻西贡总督说:‘我们出现在这块富有的土地上,出现在这块与中国交界,也是中国西南各个富饶省份天然产品出口的地方……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今后在远东地区争霸的生死问题。’” “法国驻海防领事说:‘法国必须占领北圻……因为它是一个理想的军事基地。有了这个基地,一旦欧洲各强国瓜分中国时,我们将是一些最先在中国腹地的人。’” 让学生分析、讨论两份材料,思考法国侵略越南的目的何在?法国驻海防领事为何说,欧洲各强国将会瓜分中国?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理解法国发动中法战争的目的。 利用《中法战争》的动画讲解中法战争的过程,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中法战争的补充材料,分析清政府在战争的不同阶段给前线将领下达的命令以及李鸿章主张“乘胜即收”的说明,介绍在中法战争期间,各列强都打出“调停”的幌子,向清政府施压,从用清政府妥协,而日本借机出兵朝鲜,使中国南北同时告警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明白清政府决定“乘胜即收”的原因。 四、《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让学生分析《中法新约》的内容,通过讨论得出《中法新约》将会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法国在战场上捞不到的东西却在谈判桌上轻而易举地得到了。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让学生制作中国边疆新危机表现表格,分析讨论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的原因、中国“胜而不胜”法国“败而不败”的原因和《中法新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的原因、中国“胜而不胜”法国“败而不败”的原因和《中法新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 1.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 2.英国侵略西藏 3.日美侵略台湾 二、中法战争的爆发(1883年底) 1.法国侵略越南北部与黑旗军援越抗法 2.纸桥大战和中法战争爆发 三、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1884-1885) 1.马尾海战(1884年夏) 2.镇南关大捷(1885年初) 四、《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中法新约》的内容及影响 2.台湾设置行省 (责任编辑:admin) |